这个小建中汤呀,它基本上就是因为有这个饴糖,也就是麦芽糖这个药,才称之为建中汤的。
当你这个人的主证没有什么发干发渴的感觉的时候,其实芍药减少一点量是没有关系。因为现在人的肠胃有时候比较冷,芍药用多了会拉肚子。当然你如果吃这个比例的芍药没有问题就没有关系,基本上如果乘以0.1的剂量的话,芍药放足桂枝的两倍没关系。但是如果你是觉得自己很需要大补,而用0.3的剂量的时候,那么芍药的用量就要看一下自己的体质,因为张仲景就说一个容易拉肚子的人,什么栀子啦、芍药啦、大黄类的药都要放少一点,那我们一般抓主证就是说,如果你的口是完全不会渴的,那你芍药放到桂枝的一倍半或多出一滴就好了,也不一定要放到两倍。相反的饴糖呢是不适合少放的。
小建中汤它的这些整个主证哦,看我们上次讲经文里头是说: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发软、咽干口燥,这个我们有一个印象。
个黄芪建中汤的这个条文呢,他写:“虚劳里急,诸不足者,黄芪建中汤主之。”这个小建中汤一开始是写“虚劳里急”,黄芪建中汤也是写“虚劳里急。
到底是一个不虚的肝乘脾,还是虚劳的肝乘脾。这两个的症状是很类似的,但是你需要用虚劳的辩证点去帮忙鉴别。
这个里急的意思就是,这一条的消化轴的很多怪怪的状态。比如说,吃饱饭累得要死,有些人吃完饭是走不动路的哦,或者是吃完饭就会发闷,或者是胃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者是有人现在西医有时候会讲什么,大肠燥急症,就是这个人莫名其妙会拉一阵肚子这样子,然后呢容易便秘,容易腹泻,就是容易跑厕所,包括大便或者小便。就小便可能尿很多,或者尿不出来都有可能,这一条消化轴上面的各种各样不舒服的事情大概都可以算到虚劳里急。
柴胡证讲过一次。那么这个辩证很重点就是之前柴胡证讲的这样一个肝乘脾的现象哦。今天的临床呢,都会比较向虚劳这边漂移。因为我们今天呢很多遇到的人因为体质上都比较虚,所以肝乘脾的状况往往跟虚劳状况混杂在一起。也就是之前我们在课堂上介绍许许多多的柴胡剂哦,那这些可能都要改用建中剂。
桂枝、生姜、芍药、大枣这个结构本身就能形成一个够通调营卫的方式。如果在这个药里面再加一点点黄芪,可以把一些黄芪的这个药性,这个补的气把它带到人体的表面,顺着建中汤的结构出来到表面,而人的表皮跟人的肺是一起的,所以要补到肺的话,需要再帮它多加一点点力量,让它药性能够浮出来。所以在这里就用这样少少量的黄芪,就是不加一个单位,而是半个单位。那为什么只能加半个单位呀,因为如果你加了一个单位的话,我们在张仲景其他的方子里面看到的什么桂枝加黄芪汤之类的就是加一个单位,那这个时候都治到哪里?腋下区。就是会黄芪一多就会变成以三焦为主轴在运作了,又是走在腠理之间,又没有浮到表面来了。
张仲景的黄芪建中汤跟敦煌出土的《辅行诀》的大阳旦汤就有这样的差别。敦煌出土的《辅行诀》的大阳旦汤它的黄芪是五两,而我们这边只用1.5两,而当你用到《辅行诀》的大阳旦汤的话,它的整个效能是建中汤的那个药效会服从于黄芪的药效。然后就整个,等于是建中汤被拿来改善人体的微循环,用来调整人的淋巴系统。然后黄芪把能量带到三焦,就好像大阴旦汤是清洗三焦的,大阳旦汤是补三焦的。所以吃了之后,人会变得有力气,觉得好像身体的这个表面这层气够了,人会站得比较挺,感觉比较有力哦这种东西,就是我们一般比如说什么脚没力呀,针炙捻转阳陵泉呀。什么那个腰胯不舒服,平常在就是什么拍胆经呀,或者是用长针去做这个环跳穴呀,刺激或者是什么整骨整环跳,这些东西在做的事情是那个敦煌《辅行诀》的大阳旦汤来做成,就是处理这个少阳区块的不足。那这里的话呢,张仲景的黄芪建中汤我们就把它看做是帮小建中汤能够补到肺脏的一个方,所以就是在小剂量的范围里面做事情。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黄芪建中汤,建中汤的药性其实本身比较没有那么浮出来。但是加了生姜,搭配这个黄芪,就能够把气补到肺。所以它这个气短胸闷这种感觉就好像这个人呢,稍微动一动,走一走哦,就觉得有点喘不过气来那种感觉。这样的时候,黄芪跟生姜的组合是很好用的。
这个实际上在临床用黄芪建中汤治疗所谓的胃溃疡或者所谓的这个萎缩性胃炎的时候,我们大概都会遇到两个点是需要调节的,就是很多人的这种胃病它有一定的病史的人哦,常常会夹湿或者是夹瘀。也就是说有的时候人的胃病,你用建中汤医不好,是因为他里面湿气太重。所以你们要加一点祛湿的药,所以这样的加减法在临床的时候有它调整的需要。所以你看一个人他的舌苔很厚呀,然后他的这个脉很闷闷的,跳不快那种感觉的时候,那可能你要做去湿的调节。所以看他的整体上这个人随时肚子都觉得好像饱饱的胀胀的这种感觉。
那另外像夹瘀,像这个我们之前在教这个李可推荐的这个三味汤的时候,有跟同学看到什么,人参五苓脂对不对,就是这个化瘀血的一个药物组合是对于胃溃疡有特效的。为什么有特效?因为一旦溃疡了,其实那里都是有瘀血的,血管里面都有点脏脏的,所以如果你的胃溃疡是到了那种就是你胃口变得非常得差。就是吃什么东西都觉得梗梗的,也就是出现这种噎嗝的症状,就是吃下去好像特别的塞、特别的下不去。那种时候往往是夹瘀血的,如果你用药比较豪爽的话,你的黄芪建中汤就加两条生水蛭去煮哦。那如果你不够豪爽的话,那你就配一个人参五苓脂那种三味汤结构下去帮忙。因为这种这类的病,纯虚证的固然是主轴,但是夹湿夹瘀的也是多。
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小建中汤跟这个黄芪建中汤我们一般临床是怎样在应用的。当然我们刚才讲到的肺气虚损的这个加减法,通常不包括我们说的肺结核。
现在我们把这个“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这个东西把它转换成我们今天临床常见情况的话呢,我想首先就是最直接会使用到建中汤的药的这个状况呢,就是肝虚乘脾的虚劳证,这个肝虚乘脾的虚劳证哦,就是这个一整个人就是消化轴非常不对劲,就是我刚才讲到的什么胃溃疡呀、胃痛呀,就是一大堆,或者拉肚子呀什么。就像肝虚乘脾有时候有个什么特征,就是吃完饭就很容易拉一下肚子哦,这个也是这类的病。而这类的病通常呢,如果是肝乘脾的话,你这个左右手的这个关脉都会把到还蛮明显的弦脉。如果这个弦脉是好像是一般跳动的强度,只是形状上变弦,那这样子你不一定要把它放到虚劳的框架。可是呢,弦脉如果弦得很弱很弱或者是弦得很洪大有力的话,那就是虚劳。而且通常这样的脉象,都是直接指向建中汤证,而这个时候用建中汤也会特别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