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稿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那些要炒制的瓜子、花生、红薯片在腊月二十七处理好之后,就也用一个大塑料袋装好,扎紧,束之高阁了,妈妈不管着点,可能还没到过年,就被我们吃得七七八八的了。
接下来,就是制作冬瓜糖和米花糖了。
冬瓜糖,顾名思义,就是用冬瓜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糖,妈妈先把一个大冬瓜去皮,然后切开,去籽、去芯,再把冬瓜切成粗细适中,长短均衡的四方小条,切好后,放入之前过滤好的生石灰水里浸泡一晚,有了这个步骤,冬瓜就可以久煮不烂了。
等到第二天一早,再倒掉石灰水,用清水把冬瓜条冲洗干净,捞出来沥干水分,再放白糖腌制,一层白糖,一层冬瓜这样铺开,腌制半天后,就可以倒入锅中,加入冰糖去煮了,这个要文火慢熬才行,要不颜色就不会好看。成功的成品冬瓜糖是透亮、有嚼劲、上面有一层糖霜的。这个每到过年时都很受孩子们欢迎,也不知妈妈是从哪里学来的手艺。
后来,妈妈也用相同的方法,把红萝卜切成条,做红萝卜糖,但由于红萝卜本身有一股很浓郁的气味,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即便到了现在,我也是只喜欢用红萝卜加玉米去炖骨头汤,要是切片切丝来炒,我是不吃的。
由于红萝卜糖不受欢迎,妈妈只做了一次,后来就没有大费周章去做了。
米花糖是每年都要做的,不会做太多,因为费糖。没做完的爆米花反正有用处,等来年春耕时,妈妈时常在早饭和午饭的间隙,用家里的酒酿拌上爆米花,送到田间地头去给耕田的爸爸填填肚子。
做米花糖得先把白糖融化,糖水开以后,再加麦芽糖,这时候火候和操作方法都要注意,要不就会反沙,做不成了。等锅里的糖变成糖浆后,就得把爆米花放进去(为了好看,也为了更香,妈妈有时还会放炒熟的黑芝麻,放一点炒香的、磨碎的花生仁),并快速搅拌翻炒,为的是让每一颗爆米花都粘上糖浆,动作要快,在它们还热乎乎时,再全部铲出,放入早已洗净,并垫上了塑料薄膜的簸箕里,然后再弄平整,压实,压紧。
妈妈一般拿擀面杖用力地压,或者拿家里以前夯土的工具,把它一下一下重重往下按,力道不够不会成型,会是松散的。等它们变成硬梆梆的一整块之后,这时候也差不多冷却下来了,再用菜刀把它们切成约一厘米厚,十厘米长的四方形小块。那些切不成块的边角料就成了我们的宝贝,用一个小塑料袋装起来,小心翼翼地品尝着,唯恐先吃完。
现在,我儿子都比我当年守在簸箕边的年龄还要大,但是当我回忆起往事来,回忆起妈妈制作土味年货时升腾起来的炊烟,弥漫开来的瓜子花生的脆香,氤氲在空气里的糖香,都觉得无限满足。
贫瘠的年代,妈妈用勤劳,用智慧,给了我足够的仪式感,给了我一生的回味,现在,生活富足了,作为妈妈,我又给孩子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回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