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丽真不精细。”
“咋了?”
“刚送菜的过来,晓丽买了可多菜。青菜、肉、米、面、油,连葱都买的有。”
“估计家里没存货了吧。”
“哪呀。说是给她头一个婆婆买的。”
“哦。”
“真是钱多的烧哩了。又不是刚离婚,都离婚十来年了,还给她买菜。还得找人给送过去。”“啥是对她好。刚离婚的时候,她回去,那村里的人都赶她出来。”“她那第一个婆婆在外面把她说的不是个任何东西。”“搁我,有那钱我买点东西送给别人还能行个情哩。”“就是一个字,‘贱’。”
我默然,不知该如何接这话题。
她的话语太过苛刻,我反对她的观点,却不想吵架,只能默认应之。
说起晓丽,其实我并不熟悉,她是婆婆小区里的人。之前听婆婆絮叨过晓丽的事。
晓丽算是一个比较苦命的人,第一次婚姻不知为何分了,孩子跟了晓丽。十多年来都是晓丽一个人带,孩子的爸从来没有给过一分钱的抚养费。第二次婚姻也以被骗被卷光财产,并留下一个孩子结束。现在晓丽一个人开出租车,供应着两个孩子。好在晓丽的父亲退休金比较高,晓丽的母亲身体不错,能帮她照顾孩子,并时不时的接济她,她的兄弟姐妹们过的也都不错,对晓丽也是多有照顾。晓丽本身也比较拼,虽然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孩子,但日子过的还可以。就只有一点因为性子原因,在小区内风评不是太好。
不管晓丽是出于何种理由,在静默当前能想到给前前婆婆买食物,并千辛万苦的托人给送过去,都值得人赞一句。难道仅因为是把食物送给前前婆婆,就要被指指点点,被骂吗?不管晓丽的前前夫是否照顾自己的母亲,那都是他自己的事情。跟晓丽想要孝敬一下老人有影响吗?尤其是在此时此刻,静默时间,一口吃食对老人可能就是攸关生存的事。
影视剧中那么多离婚后仍对前婆婆照顾有加的角色那么多,为什么观影的人都是赞赏一片。赞赏的人中多数都是老人。相同的事情发生在现实中,为什么却是骂声一片?骂人的人也是老人。
是什么心理呢?能一边赞着影视剧中的虚拟角色,骂着现实中的真人真事。
扪心自问,离婚后还会给前婆婆送东西吗?可能做不到吧。
换做其他人,有几人能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