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今天过得如何,只要你愿意,你都可以变得更好。 ——题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成了我不能忍受的样子,毛病一大堆。可是,想当初,这些也是我可以接受甚至欣赏的地方。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我想,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婚姻中的依恋关系。人与人的依恋,是指一个人在身体、行为、情感和心理方面,想与某个特定的人保持长久的亲近和联系。这种引力很像地心引力,肉眼看不见,但却维系着我们的生存。依恋关系是一切社交关系运转的基础,忽视这一定律,会让各类关系都陷入困境。即使是家庭,一旦缺少依恋关系,也不能称为家。
恋爱中的双方,会因为依恋而相互吸引,于是,缺点甚至会变成优点,“情人眼里出西施”大概就是这个道理。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婚后各种生活琐事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烦恼使这种“依恋”或者说“引力”逐渐减弱。而依恋是看见的前提,当一个人不再被看见,不再被关注,情感也会跟着发生变化。
那么,是他真的变了吗?也许有,但一个人的本性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
其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你我的一面镜子,透过别人,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真实的自己。我们之所以看到对方不好的一面,是因为,我们会把自己隐藏的内在投射到别人身上。
心理学中有一句至理名言——别人怎样对你,都是你教的。比如,孩子不听话、软弱、不敢承担责任,是你教育失当,从小宠的;朋友无视你、忽略你,也许是永远没有主见的你让人习惯性地忽视你;同事不够尊重你,拿你当软柿子捏,也许是你畏首畏尾的样子给了别人得寸进尺的机会……总之,我们每个人都在无意识中教会了别人如何对待自己。
我们为什么会陷入一个又一个的困境中?这跟我们的人生模式有关。所谓的人生模式,就是我们俗称的“性格”或“习惯”,这些模式的背后,就是一个人的信念。信念决定一个人的行为,而行为会导致结果。
你的信念决定你的行为,你的行为决定了你的结果。反过来,你今天生活的现状就是你过去行为的结果,而行为底下一定有一个支撑你这样做的信念。你的信念不改变,你的生活就会重复过去的模式。只有换一种新的信念,你才会有新的行为,新的行为才能创造出新的成果。
人生是一次次的选择,你所选择的应对模式决定了你的人生。做建设者,而不是抱怨者、逃跑者。做建设者,无论能力大小,至少他是负责任的。当一个人能够为一件事负起责任的时候,就离解决困难不远了。
一个人的应对模式一旦养成,他在哪里都会用同一模式去应对。在婚姻家庭里也是如此。不信你留意那些出现了问题的家庭,他们不是在互相攻击对方,就是选择离婚逃跑,或者是忽略问题的存在,貌合神离冷漠地生活在一起。而那些幸福的家庭呢?一定有一方是建设者——为建设一个温暖的家负起责任,遇到问题时主动去解决。当然,最好是一家人都是建设者,同心合力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很温暖。
每个生命都可以奇美无比,就像每个生命都可能平庸无奇一样。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觉察并看见自己的人生模式,并为了追求更好的人生而做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