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纲”的最后一纲“止于至善”。
朱熹说,止,就是到这儿就不走了。张居正说得很形象,他说这就好像到家了一样,到家了,你还往前走吗?不走了,就在这儿住下了。
就是说,你明明德、新民,要到什么程度呢?朱熹说:“就到那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这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尽天理到了极致,恰到好处,而人欲呢,完全没有!
“存天理、灭人欲”,就是“止于至善”。
那什么是“存天理、灭人欲”呢?朱熹说,吃饭就是天理,美食就是人欲。我又把这个观点修正了一下,美食也是天理,但吃多了就是人欲。朱熹老师平时也喜欢喝点小酒,那我们再修正一下,美食美酒都是天理,但暴饮暴食,吃胖了,吃出糖尿病,吃出三高,喝醉了,喝吐了,喝伤了,这就是人欲。
我们说四书是从《大学》入门,到《中庸》毕业。从《大学》到《中庸》,其实也就是反复学“止于至善”这四个字。或者说,“四书”其实就是一本书,就是反复学一样的东西。
止于至善,就是中庸。
中,是不左不右,不偏不倚,是恰到好处地走在正中间;庸,是永恒不变的定理。所以中庸就是绝对正确,极致完美,恰到好处,无过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