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见到二哥的第一面起,就觉得他的外表像极了我的某个小学同学。同样留着板寸的少白头,一米七左右的个子,相像的面部轮廓和类似的五官,脚上总是套着相同样式的黑色布鞋,只是二哥的眼睛略小一些。
那个小学同学的名字我还记得,只不过到现在为止还难以启齿。原因是与他同窗时期,他总是用暧昧的言语和不怀好意的眼光看我,把我围绕在各种流言和蜚语的中心,使我在隐忧中度过了两年小升初的时光,到了初一下学期转学才得以逃脱。那之后,每每想起他我连名字都不想提及,总觉得是他污染我快乐的童年。
升入中专,初见二哥时既惊讶又愤恨。但理智告诉我,他们不是一个人,只是长得像而已。当时男女生的社交距离很远,他学习好是副班长,除了偶尔说句话之外,再没有别的交集。三年之后升入大专,我们才逐渐熟络起来。当时大家一齐初到陌生的城市,同班同学便分外地亲热。他和班里其它三个男生经常来我们宿舍聊天,一来二去我们两个宿舍变成了通家之好。后来按年岁排行,他是老二,我最小,所以我们亲切的叫他二哥。二哥平时的作风颇有大哥的风范,遇到什么事都是热心肠,再怎么和他开玩笑他都不急,总是乐呵呵地笑。我们几个一起和乐融融地度过了美好且唯一的大学时光。毕业时,他已经变成了我最敬重和倚仗的兄长。
大专毕业后,他升入了专升本,我则学的高自考本科。我们几个兄弟姐妹犹如一场秋雨过后的落叶,零散在各处。我和二哥虽然依附于同一所大学,但我们的课业和生活轨迹已全然不同,所以只会偶尔在学校里遇见,在别处听说一些他的消息。本科时他父亲去世,他谈了一个女朋友,可惜毕业之后女生家里不同意,最后分了手。此后他遵从父亲的遗愿去了南方工作,期间娶了一位家乡的妻子,生了儿子。十年之后的同学聚会我们有过一面之缘,当时的我们都成了普通中年人的模样,但还如学生时代那般亲昵。而如今又过去了十年,我们已经变成只在朋友圈互相点赞的微信好友,甚至到了新年也只有公式化的问候短信,没有聊天,更没有电话。
当离别的年岁超过了我们同窗的年岁数倍;当我们天各一方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当我们深知不出意外的话我们此生不会再相见;当我们不知不觉地回忆起从前,那些模糊和纷杂的记忆便像玻璃碎片一样展现在眼前,但最后被我们捡起的还是当初那个给予我们温情和友爱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