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一暑假的信息技术,从 :
1.微信小程序的创新应用案例-何其钢
2.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变革-唐晓勇校长
3.教学PPT的设计与制作-梁勇校长
4.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王思思老师
5.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朱思思老师
6.学习类APP的教学运用--陈晓粧老师
7.项目式学习(PBL)设计--钟文妙老师
这一路走来所获颇丰,整体的课程合理完整,内容丰富。我学到了:如何简单的制作课件,如何设计思维导图;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以及PBL项目式学习设计;以及如何科学合理的运用笔记等。每一堂课老师们都讲的十分精彩,课后作业也相当有趣。
对于信息素养我认为,在当前日益繁盛的科学技术的背景下,提升自己相应的技术能力以应对相应繁重的教育教学是相当必要的,也是必须的。面对学校的相应设备,充分应用其功能,使其价值最大化,充分运用网络,及相关的软件也是十分重要的任务。所以即使其实我没什么兴趣去学什么新技术,但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当前的教育背景,该会的可不敢不会。社会向前发展,抱残守缺终归不是正途。
这信息课程虽然很完整,但存在着普遍问题,就是浅含的默认,大家的工作背景是相同的。在这个大前提的支持下制作的课程搭配。所以有的课程实用性很低。这不同的社会背景,对于教师的要求就会不同。技术的运用在于对同一任务的高效达成。但高效必然有其缺陷,即运用的东西就得达到相应的高度。简单来说就是硬件的配置必然要充分。同时高效,必然会使得教育设备相对落后的群体,工作任务更为繁重。任何一门技术能不能被人选择在于其价值能不能高于付出,既不能事倍功半。故而导致很多东西其实用价值不高,但其操作程序却相当繁琐,有的甚至没必要。可不能一味的使用,在不清楚其会导致的问题时。这个世界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对最好的东西的滥用。
最后,我觉得技术的无限提升应当有所保留,没必要太过依赖信息技术,这只是个工具,盲目追求容易舍本逐末。同时过度依赖技术本就意味着教师文化水准低下,大部分信息都来自网络,那老师自己的知识储备就会遭到质疑。方法与情志,高端方法是信息社会的表达,但人类情志是社会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