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30才彻底读懂王阳明传习录【15】
第二章 传习录上(徐爱问)
孔门家法:说好不说坏,坏的容易让人学坏
【原文】
爱曰:“著述亦有不可缺者,如《春秋》一经,若无《左传》,恐亦难晓。”
先生曰:“《春秋》必待《传》而后明,是歇后谜语矣。圣人何苦为此艰深隐晦之词?《左传》多是鲁史旧文。若《春秋》须此而后明,孔子何必削之?”
爱曰:“伊川亦云:‘《传》是案,《经》是断。’如书弒某君、伐某国,若不明其事,恐亦难断。”
先生曰:“伊川此言,恐亦是相沿世儒之说,未得圣人作经之意。如书‘弒君’,即弒君便是罪,何必更问其弒君之详?征伐当自天子出,书‘伐国’,即伐国便是罪,何必更问其伐国之详?圣人述《六经》,只是要正人心。只是要存天理、去人欲。于存天理、去人欲之事则尝言之。或因人请问,各随分量而说。亦不肯多道,恐人专求之言语。故曰‘予欲无言’。若是一切纵人欲、灭天理的事,又安肯详以示人?是长乱导奸也。故孟子云:‘仲尼之门,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此便是孔门家法。世儒只讲得一个伯者的学问,所以要知得许多阴谋诡计,纯是一片功利的心,与圣人作经的意思正相反,如何思量得通?”
【仁也详解】
接上一章节,王阳明解释了拟经和著述都是效法孔子,但拟经至少不会像争相取誉的著述一样扰乱人心。
徐爱听了老师的教导还要纠缠,就退了一步说,著述也有不可或缺的啊,比如《春秋》一经,如果不拿《左传》这本著述来配合着看,恐怕是很难读懂《春秋》的。
当时解释《春秋》义理的有三本书,《左传》就是其中一本,是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记载更加详细,所以说徐爱他们要读懂《春秋》这种微言大义的经文,就要看《左传》的详细解释。
王阳明回答说,如果《春秋》要等《左传》出来才能被理解,那不就像是歇后语了吗?《春秋》是谜面,《左传》是谜底,但孔子又何苦把《春秋》经文搞得晦涩难懂呢?《春秋》和《左传》一样其实大多是鲁国史书的旧文,如果《春秋》要靠《左传》才能被理解,那孔子当初何苦要把鲁国史书删减编成《春秋》呢?直接不删减不是更直接好懂吗?
徐爱引用伊川先生程颐的话来回答老师,“《传》是案,《经》是断”,《左传》就像是一个有纠纷的案子,有各方陈情的细节,《春秋》就像是对案子的终审裁断。比如《春秋》记载臣子弑君、或者征伐某个诸侯国,如果没有《左传》去解释其中的来龙去脉,我们很难对这些事做出是非判断。
王阳明说,程颐这句话恐怕也是跟着后世儒者在人云亦云而已,并没有真正领会到圣人写经书的意图。经书如果写“弑君”,臣杀君、子杀父才叫“弑”,“弑君”本就是大罪,何必要问臣子弑君的详细过程呢?征战讨伐的号令应当由天子来发布,经书写“伐国”,就是诸侯未得到天子的号令擅自去讨伐其他诸侯国,这本身也是大罪,何必要问诸侯伐国的详细过程呢?圣人删述《六经》,目的只是要端正人心思想,要我们内心存养天理、克除私欲。孔子也曾经说过关于存养天理、克除私欲的事情,有学生来请教孔子,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层次,有不同的切身实践,所以孔子的回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但孔子也不想解释的太多,就是怕有学生拘泥于字句钻牛角尖,所以孔子才说“予欲无言”,我不想说什么了。一样的道理,所有放纵私欲、泯灭天理的事情,圣人又怎么肯详细地展现给世人看呢?坏事详细给人看,是在教人作奸犯科啊。所以孟子才说“孔子这一门派,有意不说不传不记载齐桓公、晋文公这些诸侯擅自征战讨伐的罪行,所以这些罪行才没有流传后世被人效仿让人学坏。”这就是孔门家法。后世儒者倾向于学习像齐桓公、晋文公这些诸侯伯侯的学问,所以他们要去了解各种阴谋诡计和作奸犯科的详细过程,全都是功利之心,这完全违背了圣人删述《六经》的意图,所以他们怎么可能想得通呢?
我们普通人想让自己思想端正都很难,因为世上诱惑太多太很容易让人走弯路,善良的人知道“弑君”是罪就好了,详细弑君的过程对他也没意义,可能反倒让坏人学到了怎么弑君。同样道理,为什么央视新闻联播只播好不播坏?新闻联播是中国的每日经书,必须跟孔子删述《六经》一样要微言大义正人心,因为中国有14亿人民,想要这14亿个个体同心同德太难了,做企业的老板心里很清楚,自己公司几十号人都做不到同心同德。
【原文】
因叹曰:“此非达天德者未易与言此也!”
又曰:“孔子云:‘吾犹及史之阙文也。’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孔子删《书》,于唐、虞、夏四五百年间,不过数篇,岂更无一事,而所述止此?圣人之意可知矣。圣人只是要删去繁文,后儒却只要添上。”
【仁也详解】
王阳明说到这里也不禁感叹说“此非达天德者未易与言此也”,除非是通达天德的人,否则和他们讨论这些事情是不太容易的,因为他们很难理解得了。这句感叹其实是化用了《中庸》里一句一样意思的话:“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达天德”其实就是“达圣人德”,达到圣人的德行,我们理解不了圣人说的话,就是因为我们知和行都无法和圣人同频,领悟不了圣人的核心要义,说多也是白搭,只能靠个人在知行中切身体悟。
“吾犹及史之阙文也”出自《论语》。完整一句是:“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古代负责任的史官如果看到史书中还有存疑的地方,不会去自圆其说瞎解读,而是空下来等待后面有能力的人补上。有马的人自己驾驭不了马,就把马交给有能力的人去调教,而不是自己不懂还强行去调教坏了一匹好马。孔子说这两种人现在都看不到了,他们做事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心和虚荣,而是为了让事物真正变得更好。
孟子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个《书》说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籍,而是特指《尚书》这本经书。《武成》是《尚书》中的一篇,说的是武王伐纣归来后和群臣讨论政事。
王阳明接着说,孔子说我还能见到史书中留空存疑的地方,这些史官留空存疑是负责任的行为,不会为了彰显自己而把不确定的内容写上史书。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不去看《尚书》,我从《武成》中也只是拿二两篇来看而已。孔子删述《尚书》,对于尧、舜和夏朝期间共四五百年的历史也只不过保留了几篇,难到四五百年间就没有其他事情可以记载了吗?但孔子就偏偏只留下这么几件事,他的良苦用心可想而知啊,圣人只是要删掉那些繁杂浮夸扰乱人心的文字,但后世儒者却只想要把那些文字加回去。
作者:仁也
广州仁也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
我的《传习录》学习参考书目:
1. 《传习录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 《传习录注疏》,邓艾民 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陈荣捷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 撰,中华书局
5. 《张居正直解论语∙大学∙中庸》,张居正 著,中国言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