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听了樊登老师讲的《好的教育》,这本书是唐江澎校长所著,今年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也回答了记者提问。分享是樊登和唐江澎校长对话形式,听完之后很受启发,想推荐给身边同事一起来读。
首先,坚守教育本真,担当与行动更重要
唐江澎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锻炼、一起作息;一起参加公益活动;一起坚持阅读。正确的教育评价,是不断地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光亮,并且把这种光亮不断地扩大,使之辉煌,照亮他(她)的人生。 关于“好的教育”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唐江澎又加了一条——“终身阅读者”。在唐江澎看来,当下人们所处的信息时代,及时获取新知应成为每个人终身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如果不能通过终身阅读来持续地学习,就很难优雅地活到老。唐江澎对教育的理解是这样的:“在我看来,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幸福,造福国家社会。”这是唐江澎眼中的他山之石:“以色列母亲对孩子的称谓,表达了一个民族的价值崇尚:崇尚工程师,便崇尚创造;崇尚医生,便崇尚健康;崇尚律师,便崇尚正义。这三种职业最突出的特征,是利他性。”唐江澎不是看不到困难,他甚至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来说,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比批评更重要的是行动。”所以,与困难同在的是理想和行动,与失望同在的是信心与乐观,是积跬步而至千里的坚忍不拔: “用我全部的生命来理解老师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对教师职业有刻骨铭心的爱,促使我努力把真正的教育办出来。” 与其说唐江澎在办教育,不如说他在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与其说他在办“好的教育”,不如说他一直在以行动诠释什么是正确的教育哲学。没有哪个行业与人类行为比教育 更需要哲学,因为它事关生命,事关人的成长,事关一个人一生的精神信仰和幸福,事关他的生活、家庭、家族直至整个社会,事关人类文明的赓续,更不要说它事关一个国家的创新创造与所有的未来。
如果说教育缺失了哲学的引领,只关注教育者眼前的利益,或是成了一地鸡毛的事务,自我矮化到了尘土中,那还能算作是真正的教育吗?教育是专业的领域,现代教育更是在一大堆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变成了只有具有特殊资质的人群才能从事的职业。但是,总有比这更重要的,那就是它的灵魂、哲学和价值意义,只有这才是教育行为的最终解释,也是教育行为的终结引领。当一个社会都在为教育焦虑的时候,当教育评价简单到“唯分数论”的时候,当怎么也凝聚不了社会的教育共识的时候,一定是我们遗忘了教育的哲学,或者是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出了问题。
教学相长,成长应在挫折中开出智慧之花
每一个教育主体都应该时时抬起头来,仰望我们头顶的星空。每一个教育主体总要在夜深人静的灯光下反思自己行为的目的与意义。不能总是从眼前的利益着眼,也不能只从即时的因果链中寻找自己教育行为的理由与合法性,更不能随便地使用“价值”与“意义”这样的词与概念。
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如果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会没有核心竞争力。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哲人说,如果只谈理想就会落于空泛,如果只谈实务就会迷失方向。要紧的是把我们脚下的每一步都同我们追求的理想联系起来,只有不让遥远的地平线在我们眼睛里消失,我们的脚才会迈出有意义的一步!
我们一起在做的事业是提升青少年语言能力,是素质教育。更需要从心出发思考我们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