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
数学黄老师因怀有身孕,身体不适,突然不带我们班的课了。新调整过来的老师是七(3)班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潘老师,这也是一位优秀负责的老师。
第一节课上课前,我和潘老师说,你讲慢点,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平稳的过渡。结果下课后,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和我说着潘老师上课太慢,上课层次太浅,人太温柔等等。我笑着骂他们,你们这些要求,其实就是找虐,就是要像黄老师原来那样,严格严厉,甚至拿着尺子威胁一下,才会觉得舒服。孩子们还是太小,也很单纯,他们对习惯的生活总是留恋,无论我在说什么,他们都一窝蜂地围住黄老师的办公桌,希望她能再回来带我们班的课,而潘老师就坐在黄老师隔壁座位上。
我以为这总要有个过渡,孩子和老师都需要适应一下。但是,没想到晚上放学后,我还没有离开学校,就接到好几个家长电话。家长们反应很激烈,要求也有很多,有要求黄教师坚持带下去的,有要求换一个更有经验的老师的,甚至干脆点名就要隔壁班的高老师或葛老师带。家长们资源丰富,对各班老师的了解让我大开了眼界,对潘老师的了解甚至比我还多。
我边解释学校的安排,边安慰各位家长。能够理解家长们的焦虑和担心,毕竟初中时间有限,没有多少试错的空间。但是,我们家长还是太焦虑了,只听了孩子们的一节课的反馈后,就把担心变成了抱怨与不满。变成了激烈的“诉求”,要见校长,要换老师。
其实,孩子们不适应的是老师的风格,不会是知识。潘老师只是与黄老师风格不同,孩子们还需要慢慢适应。这个过程并不会对数学学习上的知识本身产生多大的影响。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有依赖性,毕竟心智不够成熟,心理上还没有“断奶”。对于这种情绪,我们要做的是安抚,是鼓励,而不是和孩子一起着急甚至听说孩子哭了家长跟着掉眼泪。换句话说,张老师李老师王老师任何一个老师来上数学课,孩子都会需要适应。
但是来不及和家长解释这些,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也的确解释不了,冷静不下来的沟通是无效的。我在晚上近11点时,才在大群里发了一段话,让家长们不要着急,我去把大家的意见反馈给校长,不要这么激烈和焦虑。
第二天上午,校长、副校长、潘老师、高老师、葛老师和我就坐在校长接待室里沟通商量了这件事,我把家长们的意见反馈给校长,也说明了我的看法和担心。潘老师既是压力山大,也有自己的委曲难过。学校有学校的难处,老师有老师的压力,班级有班级的需求。我因为还有班级事务,在讨论结果没有出来之前离开了接待室。希望能有一个令我们大家都满意的办法,让我们专注于教学管理,更好地与家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