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上周提到“默片”的时候,一下就想到了这位“喜剧之王”。
刚好有几位嘻友,在后台回复过这款鸡尾酒。
那么,今天就安排它。
小胡子、细手杖,阔腿裤子挺膨胀...
是不是有画面感了?
1889年,卓别林出生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
这位喜剧大师并非一开始就走上了演员的道路,而是因为家道中落,迫于无奈在剧场中扮丑角为生。
因为童工的薪水不高,另外还兼了好几份职,可以说童年过得比较凄苦。
也许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段童年经历造就了卓别林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人物形态的模仿能力。
得益于这一系列能力的养成,卓别林后来成功塑造了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
大家耳熟能详的有《淘金记》、《摩登时代》和《大独裁者》等,我想这些都不用赘述了。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依然特别喜欢卓别林并深受其影响,这其中以大一、大二的学生为主。
放眼望去,她们不约而同地穿着卓别林在《摩登时代》里的同款阔腿裤。
走在校园里,一眼就能将她们和大四的学姐区分开来。
让人忍不住大喊一声:学姐 YES!
『 查理卓别林 』鸡尾酒,是在1920年代被发明出来的,当时默片电影刚问世没几年。
诞生地是大名鼎鼎的华尔道夫酒店,『 查理卓别林 』一度成为该酒店的主打鸡尾酒,进门不点它立马给你撵出去。
深入人心十几年后,『 查理卓别林 』于1934年被收录于《The Old Waldorf Astoria Bar Book》一书中,得以名垂青史。
而几十年后的1977年冬夜,卓别林正在瑞士和亲朋好友一起庆祝圣诞节的到来。
因为高兴,席间喝了一点小酒。
宴会结束之后,因为酒精作用久久不能入睡,随即吃了几片安眠药。
结果一觉没有醒来,享年88岁。
后来医生对死因进行分析,一致认为卓别林是死于酒后服用镇静类药物引起的中毒。
唯一庆幸的是,走得比较安详。
这里多说一句。
除了安眠药,还有很多药物一定不要在酒后服用,包括但不限于降压药、抗生素和抗凝血药等。
如果你吃完头孢再喝酒,就等着吐泡泡吧,RIP
『 查理卓别林 』的结构比较简单,还隐隐有点酸酒的影子。
但仔细一看基酒,终究离酸酒远了点,怪不得IBA没收录它。
黑刺李金酒,虽然也叫金酒,实则只有20来度,属于利口酒的范畴。
就像今天用到的这款海曼黑刺李金酒,只有26度。
跟干式金酒比起来,莓香味馥郁扑鼻,非常容易入口。
如果用其他品牌的黑刺李金酒,度数也都差不多,不过口感和颜色会略有不同。
如果你做出来的『 查理卓别林 』偏甜或偏红,属于正常现象,不必诧异。
蒂萨诺杏仁酒,之前多次提到过,不展开讲了。
更正统一点的做法,可以用比特储斯的黄杏利口酒。
香气和口感都更令人着迷,就是价格贵了点,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阅读理解满分的嘻友一眼就能看出来,『 查理卓别林 』的配料决定了它的做法简单至极。
要不是突如其来的黑刺李金酒,我只能给它一颗星的难度系数。
一起来看下具体的调酒过程:
Step 1: 调酒壶中加入5-6颗冰块,并加入青柠汁 15 毫升;
Step 2: 接着加入杏仁酒 30 毫升;
Step 3:加入黑刺李金酒 45 毫升;
Step 4: 用力摇晃调酒壶10秒左右,然后将混合酒液倒入酒杯中;
Step 5: 简单装饰杯口,『 查理卓别林 』就做好啦;
摇和后的『 查理卓别林 』,透着一股梅子和杏仁的复合香气。
我一直以为黑刺李是黑布林呢,害得我撰文的时候嘴里一直泛酸流口水,就没吃到过甜的黑布林...
实际上,『 查理卓别林 』在古典鸡尾酒中属于温和厚重的一款,而且还有点甜丝丝,毕竟没什么烈酒成分。
喝到后面,甜味逐渐黯淡,果酸成分开始发挥作用。
如果是在微醺状态下,在某个刹那,仿佛可以玩味出个人之于时代的酸楚。
写『 查理卓别林 』的时候,我很自然地想到了周星驰。
这两位“喜剧之王”虽然生于不同年代,但成名之路和表演形式却有着一定的传承。
他们的童年都比较穷困,都有着相似的“小人物”情结。
最重要的是,长期的底层生活给了他们挖掘生活真相的能力,并把它用于喜剧的表演形式。
就像现在的脱口秀,也是一种传承。
只不过笑声的背后,更多是对个人、时代、社会缩影的“思考”。
不得不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好啦,今天的『 查理卓别林 』就分享到这里。
本来还说今年5月份去上海看笑果的脱口秀演出,现在看来要拖到明年的5月份了。
“ 想喝鸡尾酒,调嘻全都有 ”
敬请大力关注『 调嘻鸡尾酒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