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对错评判,链接事物本质”,这也是我这几天跟我老公约定的一条,让他少给我和别人贴标签,我哪件事做得不对,就事论事告诉我就好了,贴上标签的意义和当事人的心态会变得大不一样。对于孩子,除了就事论事,我还应该再多学会一点减少剧情,孩子的心和眼睛比我们通透,我们怎么做怎么承担责任的他不需要被教育直接学就是了。对错他们也是懂的,不需要我们再度评判和强加给他们让他们感觉莫名其妙的评判,这样不会束缚他们,以利于他们勇于尝试敢于犯错,遵从内心去直抵事物的本质。
尊重情绪这一节,终于解开了我一个困惑,该不该给孩子贴上好的标签以及该什么时候去贴。以前只知道不该贴不好的标签,但每次在贴好的标签时心里也会有点怵,凭什么我说的这些就一定是好的呢,会不会我说的这些会他圈在笼子里呢,哪个敢说美丽的标签不会束缚住一个人呢,至少他得为保持自己的美丽头衔而避免不了有时的畏首畏尾。好的评判不重要甚至可以忽略,因为我们没有权利站在孩子的至高方去有所评判,但情绪一定得认真地去看见和尊重,这才是链接孩子的要点。让我想起宥子在一岁一个多的时候,有个三岁多的小姐姐在哭泣,我都还没来得及过去处理,他正好在姐姐旁边,然后紧抱着比他高一个头的姐姐轻拍着她的背,那时只觉得好暖,这会我明白是因为我平时尊重他的情绪,他也会学会。
匮乏式养育和在中国九十年代之前应该比比皆是吧,由于物质的匮乏导致思想的匮乏和压抑。那个时候重男轻女思想也严重,我爷爷奶奶便是,我两个姑姑都深受其害,现在她俩的自卑和低自尊都特别明显,这特质也让她们婚姻和命运都很不好。避免匮乏式养育的根本还是在于看见和尊重吧,让孩子建立扎实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