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孔子见老聃,老聃新沐,方将被发而干,慹然[1]似非人。孔子便而待之,少焉见,曰:丘也眩与,其信然与?向者先生形体掘[2]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孔子曰:何谓邪?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尝[3]为女[4]议乎其将[5]: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出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6]而莫见其形。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而莫见其功。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归,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非是也,且孰为之宗[7]!
(《庄子·田子方》)
【注释】
[1]慹(zhè)然:不动貌。
[2]掘:同“倔”,倔强。
[3]尝:试。
[4]女:汝。
[5]将:可能、未必的意思。
[6]纪:纲纪。
[7]宗:宗本。
【解读】
《庄子·田子方》述孔子见老聃,老聃殚思竭虑,“游心于物之初”,想象万物初生时的状况,而为孔子言说。
老聃所说“至阴”“至阳”的“至”,有极、最或大的意思。其所谓至阴出乎天,至阳发乎地,两者交通,即地气上腾,天气下降,阴升阳降,互为其根之意,亦同于《易》“天地交泰”之理。《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与“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相符。在此,老聃认为日、月的晦明,生死之相反,无端无穷,其宗本实在于自然之道。
《田子方》篇的记载,乃是老聃所发的宇宙论。
【参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