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甦宏老师将全班每四个人划分为一个组,每个组里的每个人都分担着不同的工作,在上课时,杨老师把课堂时间分为三分之一自习,三分之一抢答或问答,三分之一讲课,这种时间组织模式,自习时,每个组里的每个人都会去看对应章节的相关部分,勾划出重担部分,然后记录,分析,总结。进入抢答和问答环节时,每个组里都会有一个人负责回答问题,其余人则为回答问题的人提供信息与资料,并且会为其准备一个问题来作为下个提问。讲课环节,则是杨老师对当堂学生们的问题以及回答做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我们则就根据老师的讲解对自己的回答做出正确的修正与总结。
现在的大学课堂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老师在讲课时,因为大学管理较松,学生们都心不在焉,无所事事,想听就听,不听就做别的事,例如玩手机和聊天等等,或者就是听完了之后就忘得一干二净,一堂课下来毫无收获。杨老师这样的时间组织模式,我认为解决了现在大学课堂上的这个重大的问题,这样的安排让学生有了自己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当课堂进入到最后环节时候,学生也学会了归纳总结进而对自己的回答做出正确的修正。
构成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目前高校教师并没有完全理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过分强调自己对课堂的主导作用,而对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却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缺少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像张楚廷所说“中国大学普遍的沉闷状态是令人忧郁的,课堂本是一个应激起大脑风暴的地方,但是它寂静的令人可怕。” 1.这很形象地说明了我国大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缺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客观知识和考试重点内容的传授上。也正如丘成桐教授所说:“大学课堂只围绕考试来进行教学,学生只围绕考试来进行学习,这实在是太浅了。” 2.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有同学说,杨甦宏老师把班级改组成为了一个公司,每个学生都承担了一个角色,我认为这个说法算是基本对的,杨老师这种课堂模式,让每个由学生组成的小组都像是一个公司的各个部门,而老师则是公司的最高层,每个小组的组长则是部门的部长,其余人员则是各个部门的员工,员工给部长提供信息与意见,再由部长回报给上级。这样的模式让我们在还未进入社会,未参加工作进入企业之前,事先对这种简单的公司模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对我们自己受益匪浅。版权归属123图书馆123ts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