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表面上看是好坏的问题,其实是能力的问题。本质上,所有哭泣、悲伤、愤怒或者其他简单的情绪表达,都是对自己能力不足的遗憾和怨恨,对自己无能的痛苦,但又不能表现出来自己无能,也不能告诉别人自己无能,这几种情绪往往一交杂,就以一种很粗暴的形式表达出来。
2、第一种人,没看到人间险恶的一面;
第二种人,看到人间险恶的一面;
第三种人,根本不知道人间有没有险恶。
3、在《人间世》中,庄子告诉我们,不管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拥有“颅内高潮”,感觉自己与宇宙化为一体,你仍然要在这样一个哪怕是假的世间,貌似真实地与各色人等打交道。
4、在古代,那些至人(聪明的人),总是先正己后正人,让自己有一种金刚护体之力,然后再去治病救人。
5、你对人心难测不了解这件事情本身,才是问题。
6、你用某种方式定义自己的好,无形之中,就相当于把别人定义为恶人。
7、知止,才不会随便超越自己的半径,吃得亏,忍得气,这是需要很大的功夫的。8、自诩为好人的人,内心通常有一种让别人不舒服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叫“我慢”。但它常常被包裹上“我为你好”的外衣,让人不容易分辨。
9、许多时候,当你发现和一个人无法讲道理的时候,请记住孔子所说的“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把自己做事的节奏、说话的节奏、呼吸的节奏,甚至哭泣的节奏都调整为和那个人一样,你们自然而然就能够顺畅沟通。
10、一个人怀揣着“我是为你好”“我是对的”等想法,哪怕他只是在心里面默默地有“我是对的”这样的念头,就形成了所谓“我执”;当他觉得“我比你聪明,比你更知道事情应该怎样做”的时候,就形成了“我慢”。
11、在你面前的人可以分成两种:一种人直接表露骄傲,另一种人装作很认同你,但其实还是很骄傲。
12、其实,我们刚刚到一个新环境的时候,所有的痛苦都源自没有把自己放空。如果别人不提醒的话,你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不空”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随身携带过往的认知和经验。
13、每件东西都有它自己的频率和节奏。但是,当我们到新的环境去面对新的情况时,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收摄住自己的成见,拿捏住自己的惯性,放开对之前的预判,甚至做出慢半拍的反应,这就是“虚而待物,唯道集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