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读过去的历史,读到人物的遭遇、故事时,大多数人对他们总有一种淡漠的感觉,很难与之产生共情。我们觉得历史是另一个世界的故事,好像童话、小说一样是虚幻的。我用了很长时间才明白历史的字里行间,埋藏了太多太多的酸甜苦辣,那都是真的,不是随意捏造的。
人生活在一个特定时空,对自己时空的感受更加真实,对远离自己时空真实性的感受要降低许多。我们不易于理解同一时代另一空间的人的真实性,更难理解过去时代过去空间的真实性。就好像人都更关注自己的好恶,不愿意关注他人是否好恶一样。我们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感兴趣,对远离自己的陌生人的悲喜却无感。我们更乐于站在道德的角度随意批评陌生人,对于极熟悉的人却能多出几分理解。人的思维、情感有很大的局限性,或许这也是在保护我们吧,让我们的思虑不会过多操劳,仅仅关注小范围与己有关的生活便足够。
稍有点天赋的人,能把历史字眼里人的阅历、艰辛、酸楚、愉悦、无常给挖掘出来。其实,他们不只是挖掘了历史,也是在发掘自己的情绪感知。他们在阅读文史的过程中,既开拓了视野,又让自己情绪、思想的触角越伸越远。这样的感知一定超出了常人,它比正常人的感受更加细腻、幽远。不只是历史,他们对周边人和生活的理解也是细腻的。或许可以这样说,当人的情感足够细腻、思想足够深远时,当历史又在面前被敞开阅读时,过去人事的情绪便一下子与我们的五官紧密对接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便将我们的眼泪给惹出来了,我们理解了古人的艰苦和伟大。当受到这样的感动,再复述、写作给他人时,我们驾驭而出的文字便充满了活力,好像这些情感就是每个人的情感一样。
这样的感知是在日复一日的阅读和思考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是人文工作者必然要达到的境界。这其实是一种难以计量的能力,它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似乎至今都没有人把这样的感知当作一种能力来培养,只夸赞这是文人的一种天赋。我相信通过适当的锻炼能获得这样的能力,当然也不否认走上这条路的人确实也是缘分指引的结果。细腻的人的确能看到更多层次的世界,这也有利于心胸的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