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建设】构建班级秩序(3)
^O^订制规则,构筑法治空间
文/张爱敏
班级规则的订制过程,就是一个良好班级形成的过程,就是学生开始自我发现,走向自律、自我约束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形成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过程。学生通过自我描述、自我分析、自我选择,在班级规则的制订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充分认识到自我的主体地位,明确了自我在集体中的角色,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一、构建班级共同愿景,有规可依。
每迎接一届新生,我们总是先引导全体学生勾画班级共同愿景,激发其对新集体的憧憬与热爱。然后与大家一起讨论三个问题:第一,你们是否希望咱班最终成为一个最好的集体?
第二,若要让咱班成为最好的集体,需不需要每个人都克服自身的弱点?
第三,为了创建同学们为集体的利益而克服自身的弱点的优良环境,咱班需不需要制订班规。
二、深入了解学情班情,有规必依。
1.了解学生基本情况。要求学生填写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自我介绍(明确说明生日、QQ、参加重要活动的获奖情况、担任过何种职务、原学校和班级等)、家庭情况(明确说明家庭地址、家长姓名、父母工作及单位、联系电话等)、学习兴趣、个性特长、交友范围、健康状况以及家教方式等。
2.引导全体同学学习讨论《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使学生充分认识国家对中学生的基本要求和学校德育处的管理意图,明确班级规则创建的必要性。
3.每一个学生不仅是“立法者”,也是“执法者”。放手让学生集体讨论,征集“金点子”,制订班规,认识到班规不仅仅是道德提倡,而应是行为强制,具有法律地位的约束力,使之真正切实可行。
三、明确班规制订原则,执规必严。
班规制订要体现三个原则:可行性、广泛性、平等性。
所谓可行性,是指班规所提要求,符合实情,简单易行,便于监督。同时,若违规,必然承担相应的责任,即有相应的强制惩戒措施。
所谓广泛性,是指班规制订要周到细致。它是优良习惯行为的倡导者,是坏习惯的警报器。所以,班规不完全是学生违纪的罚款单,更是引领学生自主管理,养成好习惯的指示仪。规则中提倡的努力去做,禁止的坚决不做,任何人违规必须受罚。
所谓平等性,是指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它不仅仅管理学生,对班主任也具有责任监督、权力限制。没有平等,就没有民主可言。任何人都是有弱点的,“总统是靠不住的”,班主任是“靠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