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小说领读课由嫣然老师继续领读《苔丝》,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苔丝》情节的设置。
(一)通过人物自身的心理矛盾冲突推进情节
小说里情节的设置就是要给人物不断设置冲突障碍。而这种冲突障碍通常有三个方面:人物自身的心理矛盾冲突、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
哈代堪称心理学大师,他对人物的精神世界、心灵的微妙变化写得极其细致,通过人物的内心冲突推进情节的发展。
《苔丝》的前四部分的情节讲述了苔丝因为被原生家庭逼着去攀亲,从而被亚力克侮辱、怀孕、婴儿夭折。她离家出走遇到克莱尔,两人相爱结婚,在新婚之夜互相坦白过去的过错。到了小说的第五六部分,故事情节发展到了高潮。
苔丝本来有希望借助婚姻让自己上升到社会更高的阶层,然而她的坦白毁了她的一切。此时她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选择自杀,要么选择生。
她选择了后者。为了不让克莱尔困扰,她主动提出回娘家。
回家后母亲埋怨她:“我真纳闷,我生的孩子怎么就会比别人的孩子没脑筋!”还流着泪自怨自艾,觉得自己这个妈妈也当得太窝囊。
父亲则是连声大呼受不了:“我怎么受得了,倒不如索性死了,连人带爵士称号一块儿埋掉的好——我再也受不了了!”甚至怀疑苔丝根本就没跟克莱尔结婚,又被人欺辱了一次:“你认为他真是跟她结了婚吗?该不会又跟上回一样——”
面对这样的父母,苔丝觉得她是无法在家长住了,因此她便下定了决心在家里只住几天。
“正好刚过了几天她便接到克莱尔的一封短信,告诉她他已到英格兰北部去看一个农场。她急于获得做他的真正妻子的那份荣耀,又不愿让爸爸妈妈知道她和克莱尔之间的鸿沟之深,便拿这信作为理由提出再度离家,给他们一个印象,仿佛她是去跟他会合的。为了不让家里人责备她的丈夫对她不好,她又从她丈夫给她的五十个金镑里抽出了二十五镑给了妈妈,仿佛作为安琪儿·克莱尔的妻子拿出这样一笔费用是毫不费力的。她解释说那是对几年前给家里带来的麻烦和羞辱的一点小小的补偿。她就这样维护了自己的尊严,然后便向家人道别走了。”
苔丝变得敏感而自尊,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导致她又一次离家出走,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之前苔丝从家里离开时是抱定不再嫁人的决心的,但是却在牛奶场遇上克莱儿。情节继续发展,克莱儿向前进一步,苔丝就向后退一步。苔丝不断地拒绝克莱儿,她常常为自己的不幸感到惊慌。她的内心始终在幸福、痛苦、恐惧和悔恨等各种情感中挣扎。
克莱儿离开后,苔丝在独自承受生活的艰辛时,依然在绝望中对克莱儿抱着一线希望,期待丈夫回国以后会回来接她,或者写信叫她去找他。她那颗敏感的心越来越脆弱,而且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她不肯再回到塔尔博塞,借由玛丽安的介绍去了类似于被流放之地的山区农场。在那穷山恶水之地,苔丝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像风吹雨淋、被农夫再次侮辱等,她的个性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第四十四章的开头:
“她想起了远处那爱明斯脱的牧师住宅。她的丈夫曾经叮嘱过,她若是要给他写信就通过他的父母转寄,若是有了困难就给他的父母写信。但是她一直感到从道德上讲她对他并没有什么权利,因此总控制住自己打算写信的冲动。因此对于住在牧师住宅里的那一家人来说,她是不存在的,正如对她自己家里的人来说她婚后也已经不再存在一样。这种从两个方面都把自己抹掉的做法跟苔丝的独立的性格是很合拍的,她不愿意接受别人出于恩赐或同情而给予的任何东西,除非经过她慎重考虑认为有资格接受。她已经决心让自己的品质来决定自己的沉浮升降,放弃自己对于一个陌生的家庭在技术上具有的权利。她跟那个家庭之所以建立了那么一点微薄的关系,只不过因为其中一个成员由于一时感情冲动在一本教堂登记册上把自己的名字签在了她的名字旁边而已。”
这段是苔丝在听了伊兹的故事以后内心的矛盾。她本来是不愿意去打扰公婆的,但是她又想知道克莱尔的消息。这就导致了后续的情节,她去了公婆家,在回来的路上遇上了亚力克。由此,故事情节继续向前推进。
亚力克再次遇到苔丝,利用她的脆弱对其依然纠缠不休。苔丝写信给安琪儿,请求他的仁慈,当她的期盼没有得到回应时,她只好反抗了,她将永远不会原谅他,要设法忘记他。她满腹委屈,顺手抓起一张纸条潦潦草草写下了以下的话:
“啊,你为什么要对我这样冷酷无情,安琪儿·克莱尔!我真冤啊!我全都仔仔细细想过了,我是永远永远也不会原谅你了!我当初并没有存心对你不起,这你知道——可你现在为什么要这样冤枉我?你真残忍,的确,残忍!我从你手里得到的只有委屈,我要从此把你忘掉!”
最后家庭的变故(父亡),村里人的敌视(被赶出房子),让苔丝不再想自己的幸福。 她开始关心自己弟妹的冷暖。在感情上和体力上她已经精疲力尽,终究落入了亚力克的魔爪。她精神开始陷落,她再次委身于她极其讨厌的人,没有了灵魂。
就这样,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断让情节发展,吸引着读者的眼球。
文中有很多类似的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它们推动了情节发展,同时塑造了人物形象,让人物看上去更加立体和饱满。
(二)用“红色”意象贯穿情节线索
这是《苔丝》情节上的另一个特色。
根据颜色进行剧情铺垫能够让小说更具有色彩感,让读者拥有画面感。而哈代擅长从绘画中汲取灵感,运用颜色进行人物塑造,烘托环境,深化人物命运。他在《苔丝》中运用红色意象完整地展现了人物的悲剧命运,揭示了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红色能够使人脉搏加快,能够让人联想到太阳、火焰、鲜血、生命,在情绪色彩学中具有热烈、浪漫、兴奋、激动、希望、健康的积极意义。但是红色是一种刺激性很强的颜色,易引起人的注意,易使人兴奋、激动紧张、冲动,代表着罪恶、淫欲、甚至凶险。在情绪色彩学中,喜欢红色的人通常容易激动,需要一定的方式发泄心中的愤怒、仇恨、暴力和反叛的情绪。
《苔丝》中作者运用红色的次数多达三十多次,描写也不尽相同。许多重要情节当中都有红色意象的运用,或烘托环境,或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象征人物悲剧。
苔丝出场时她头发上系的红色的带子在白袍的衬托下格外引人注目,虽然有一点明艳活泼的气息,衬托苔丝与众不同的美丽,但是也是一种征兆,暗示着苔丝一生“血与罪”悲剧命运的开始。
紧接着又写到一家人的希望"王子"被邮车撞死:"鲜血汨汨的从伤口直喷,落到地上嘶嘶有声。"苔丝想用手去止住鲜血却被"鲜红的血从头到脚淋了个遍。"
正是由于马的死让苔丝觉得自己愧对父母,所以才有了之后去德伯家的情节,从而拉开了悲剧的序幕。同时也寓示着苔丝一生的悲剧。苔丝就像她家的马一样,在经历磨难之后,坚强地支撑着,直到心中的血逐渐流干。
在苔丝初到德伯家时,对德伯家的红色大门、红瓦楼房、红色草莓、红玫瑰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并且对亚力克的红嘴唇也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并且还特意描写了苔丝被红色的玫瑰所刺伤的情节,这些都从颜色上象征了苔丝的悲剧性,对周围环境和亚力克的描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暗示了苔丝会被少爷凌辱的悲剧命运。
在与克莱尔的交往时,通过对红果和叶子的描写,衬托了新婚夫妇在出租屋里面的萧条气氛,为之后的情节进行环境铺垫。在苔丝的新婚之夜,对壁炉中的火焰进行的详细的描写,并且通过苔丝对丈夫坦白前后对红色的描写,展示了苔丝在坦白前的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和坦白后面对丈夫的不肯原谅时的入末日审判般的绝望。当苔丝被克莱尔抛弃时,红色意象象征着更多的悲伤和绝望。
杀死亚力克时作者描写了如下情景:"雪白的天花板上出现了一个她(女房东)以前从没见过的小点一一那东西是红色的。长方形的白的天花板正中添上了这么一滩红色,看上去就像一张硕大无比的红心 A "。
这与开场时苔丝红色丝带呼应,一个善良纯洁的女孩何以悲愤到血腥地杀死一个人?一切的不幸都是从亚克力开始的。
就这样,《苔丝》中红色的意象贯穿了全文,为描绘人物的形象、暗示命运、烘托气氛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又构造了完整的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