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上海人说的话,叫做沪普,就是上海人用自己的发音说出来的普通话,主要的特点是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或是分不清楚,比如因和应在沪普里基本上听不出任何区别。
而《繁花》里的上海方言,其实也是杂糅出来的,早期闯荡上海滩的主要来自于浙江宁波,江苏南通一带,还有部分来自于安徽和山东,带着家乡的语言与上海本地语言的融合,形成了30年代初的上海话的基础,主要特色是尖团音,这是很多其他语言所没有的,很多上海女性比较喜欢发尖团音,应该说女性发音更加准备,有味。
上海方言中的我,有的说是阿拉,阿拉上海人,在《繁花》中的爷叔说的是“唔妮”,这是来自于宁波方言的上海话,方言的生命力也是不断变化,不断迭代,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上的新物种,新事物的出现而不断涌现新的变化,其中尤其是100年前上海摩登时代的国际化中,上海方言中有很多来自于英语的发音音译而成,比如“老科勒”来自于英语单词,collar 职业白领的衬衫领头,代表着当时在上海洋行工作的形象,而久而久之,那些有腔调的人就是老科勒,这就是时代发展中的语言生命力。
在《繁花》电视剧中的相对标准的发音是曹老师,也是阿庆爷叔扮演的房东,他应该说是代表着一个时代中相对标准的上海话的发音代表,也是整部电视剧上海话的老师,而陶陶的扮演者陈龙这一口上海方言也算是标准,这就是一部本地语言电视剧的魅力,在充盈着各种五湖四海的人来人往中,在上海发生着用上海本地语言讲述的故事。
随着电视剧的不断更新,相信很多原本听不懂上海方言的观众也可以不断地接触,聆听,学习上海话,简单的生活语言,尤其是上海人讲话中的又急又快,上海男性讲话中的腔调都是值得不断玩味的。
导演王家卫出生于上海,五岁后移居去了香港,但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上海始终是绕不开的存在,往往复复来往于两地之间,相信通过三年打造的繁花,也可以让他从1993-1994年这两年的故事中形成对于上海一个时代的完整印象,在电视剧里除了商战跌宕,爱情纠葛外,更多的还是上海这所城市的点点滴滴,尤其是以餐饮美食街黄河路延伸而开的上海各式生活方式,有豪掷千金的奢华背后也有里弄旮旯的零落,有精致的上海女性装扮,也有朴实素质的基层样子,有高大上的餐饮美食,也有钢琴,京剧,沪剧等精神享受,尤其是在众多配角出现时,都是当代各领域的主流,他们的特点都出自于上海。
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的城市,它可以容纳下很多,国际的,本地的文化现象在上海都有一席之地,所以上海的方言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杂糅,融进了这个城市的血脉里,融合了这个城市的深度与厚度,充满生命力的存在,也不断发生着新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