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很快就开学了,这是二丫头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学期,二丫头要全身心的准备小学毕业考试了。小学阶段的课程在上学期已经结束,这学期,基本就是在复习中度过了。至于初中是否去县城读,二丫头心中已经没有什么期待了,她不想田柱子为了这件事去操心,全家人都会尽力维护生活的平静,生怕一点点波澜,再引起田柱子的焦虑与不适。在二丫头的心里,慢慢开始认命了,原来的那些想法也许根本就不切实际,从恢复高考到现在,这村里,连中专生都没考出去一个,更别说大学生了。
开学之后,田柱子张罗着买了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大孩儿当初学自行车就非常费劲,他想早点买自行车,早点让二丫头学一下,免得临时抱佛脚。自行车买来那一天,三孩儿、老丫头和田小子围着自行车,一直看个不停,都羡慕二姐有了一辆漂亮的新自行车。
“二姐,你看看这个自行车,比大姐那个漂亮啊,你要不要出去遛一下?”三孩儿手扶着车把,爱不释手。
“我不去,我还得学习呢,你喜欢,你去遛吧。”二丫头趴在炕上写字,头都没有抬。
“这么新的车子,我怕我推出去给你摔坏了,你该心疼了。”三孩儿说。
“我才不心疼,你们谁喜欢,谁就去学。”二丫头漫不经心地说。
“老丫,再不咱们推出去试试?”三孩儿征询妹妹的意见。
“三姐,我不想去,这个车子太大了,我怕砸着我,摔坏了的话,咱妈还可能骂我们,我不去了。”老丫头说。
“小子,你呢,你是男孩,应该早点学习骑自行车,你没看咱村子里的,比你小的男孩儿,很多都会骑了。”三孩儿又开始鼓动田小子。
田小子天生就是一个不爱运动的主,他瞥了一眼自行车,说道,“我才不稀罕呢,骑车有啥好的,费劲又危险,我不学。”
三孩儿一看鼓动不了大家,只能放弃遛车的想法。在学自行车这个问题上,田家五个兄弟姐妹,最后只有田家大孩儿和田小子学会了骑自行车,田家二丫头、田家三孩儿和田家老丫头一辈子都没有学会自行车。
就这样,给二丫头买的新自行车,一直放在下屋,哪个孩子都没有动。倒是田海和田春,有需要的时候,经常来借用。用李荣的话说,自行车的正主还没用呢,其他人倒是都过了新车的瘾,新车都骑成旧车了。二丫头听了,啥也没说,她根本就不在意。
在学生们紧锣密鼓的忙着小学毕业考试的时候,二丫头的班主任王老师一方面带着孩子们复习,一方面也在忙着自己的转正工作。二丫头所在的小学一共也就一百多名学生,校长、各个年级老师以及科任老师,一共也就十几个。在这十几个老师里面,就两三个公办老师,也就是说,是有编制的人民教师,其他的老师,基本都是临时聘用的民办老师。这些老师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是初中没读两年,下来了,不想干体力活,就托人找关系,到村里小学教书,甚至还有一些小学没毕业,就进入小学教书的。即使是这样,二丫头所在小学的老师还大部分是邻村来的老师,本村的老师凤毛麟角,足见这个村子很多人的思想还没有开化,还处在解决温饱就知足的情况,根本没有更高的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追求。这些老师里面,有些小学毕业的老师水平太差了,教三孩儿的老师,就曾经有应用题自己都读不明白题意的,只能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让学习好的学生上台讲解。不过老师水平是这样,村里老百姓倒是没有一个人挑剔,觉得读几年,认识几个字,就回家种地,娶媳妇或者嫁人了,知识学不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后来,国家为了提升乡村教师的水平,开展了民办转公办的教师筛选活动。这个要从多个维度就筛选,一方面要进行考试,另外一方面教师的文化水平,教学表现也要充分考虑在内。每年会从民办教师中,选一部分教师考试过关,学历初高中以上,教学表现良好的人转正。转正后的教师,相当于拿到了铁饭碗,可以一直干到退休,同时工资上也会有很大的提升。二丫头的班主任王老师正是这批亟待转正的民办教师中的一员,王老师是隔壁屯子的人。他已经通过两年的努力,初步通过了教师考试。他的学历是高中肄业,没有读完就回家教书了。在个人教学成绩方面,他正在不断的积累成绩。之前他带过几个毕业班,田权和田大孩儿六年级的时候,都是王老师带的,毕业班的成绩在乡里名列前茅。为他在教学表现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绩。后来,他五年级的时候,接了二丫头所在的班级。二丫头代表学校参加乡里的口头作文赛,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同一年,二丫头代表学校参加了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入围乡里前十名,之后又参加了镇里的奥林匹克竞赛,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学生的这些成绩,都给王老师在转正的道路上增加更多的积分,扩大了转正的机会。如果这次毕业考试,这届毕业生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他就可以顺利的转正了。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他对这届学生的成绩尤为重视,平时教学上也更加认真。但是,上学期的一个消息,让王老师一直很不安,那就是二丫头的学籍已经不在村小学了。这样毕业考试,全班十个学生,总考第一名的学生走了,势必会把整体成绩拉下来。这样王老师的教学加分就少了,有可能影响本年度他转正。他已经在这个岗位熬了十几年了,他不希望这最后的冲刺受到影响。当初在转学籍的时候,是校长亲自操作的,目的是能让二丫头直接上乡村里稍微好的那所初中。王老师没好意思阻止。但是,现在马上就要毕业考试了,王老师的心越来越焦虑了,他单独找二丫头谈话。他并没有直接找二丫头说,而是让体育课老师通知的二丫头。
二丫头一脑袋的问号,边走边想,王老师教她这两年,王老师好像基本没有找过她谈话,因为自己各方面都很优秀,实在没有啥需要老师操心的。她实在不知道王老师为什么找她。她缓步走进王老师的办公室,见王老师坐在办公桌旁边。桌子上放着两摞作业本,旁边放着一个喝水的白色茶缸,上面已经布满了茶渍,茶缸下面刻着一行字,92届毕业生。这个茶缸应该是大孩儿那届毕业生给买的。这个年代,每届毕业生在毕业考试后,都会给老师买一些礼物,可能几个人合资买,也可能全班一起买。茶缸、钢笔、记事本、相册等都是学生常常买的毕业纪念品。
“来来,过来坐。”王老师见二丫头进门,马上招呼,搬了一把椅子,让二丫头坐在自己对面。
“田玉英,最近复习的怎么样?”王老师从关心二丫头的学习入手。
“嗯,还可以,没有什么问题。”二丫头说。
“学习上如果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跟我说,这次是小学毕业考试,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一次考试,还是要重视起来的。”
“嗯,我明白,我肯定好好努力。”
“你到初中读书的事情,都解决好了是吗?”王老师试探着问。
“嗯,学籍已经转完了,应该就可以直接升入初中了。不过,我也没细问过。”二丫头说。
“嗯,这么操作呢,确实是一个捷径,不过呢,临近毕业,突入这么转学籍,也是存在很大风险的,一旦中间有什么差错,就可能影响你升学了。”王老师说。
“这个……这个……”二丫头不知道该说什么,她确实不知道这么操作会遇到什么问题。
“你年纪还小,这都是大人考虑的事情。其实,你想去稍微好一点的初中读书,也就是我们乡的那个一中读书,不用这种办法,我也可以帮你转过去的。你是好学生,哪个老师,哪个学校不愿意要啊。上学的事情你根本不用担心。”
“谢谢王老师。”二丫头低着头说道。
“所以啊,你回去劝劝你爸,学籍咱还是转回咱们村小学,未来你想上一中,包在我身上,我还能给你找一个好的班级。我在学校这么多年,还是有些熟人在教育系统的。”
二丫头没有给王老师直接的回答,她心想,我大舅还是校长呢,这个办法当初还是大舅给出的主意呢,转到一中应该不会那么容易,要不然大舅也不会愿意把她的学籍转走了。
王老师见二丫头没有吱声,继续说,“你回去再想想,老师肯定不会耽误你上学的。但是你的毕业成绩还是应该留在我们小学的,毕竟咱们小学也培养了你六年了呢,你还是应该给咱们学校争光的。你说呢?”
“好的,王老师,我回去问问我爸。”二丫头答应着,满腹心事的走出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