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文章,我讲了如何搭建知识体系,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难!
这段时间,我列了一个书单,然后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于是,我不慌不忙,不紧不慢,每天花一两小时,不求看多少页书,但求今天学到了点什么,搞明白了点什么。
这样的节奏原本挺好,但不知为何,节奏突然被打乱了,我开始追求起数量来。今天必须看完多少页,明天必须看完哪一章。
也许是为了显得很努力,也许是为了减少书单里的任务。总之,为了赶完这本书,我把看书时间从一小时,延长至三四小时。
结果搞得很累,大脑似要爆炸。但回头一看,书本前面的内容,我虽然看过,却脑袋空空,想不起来。
我把自己搞这么累,却看了个寂寞,学了个寂寞。
01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学习要思考,要把学到的东西理解透,消化完。如果只学习,不思考,知识就会在大脑里发酵成废物,让大脑变得迷惘。
我加快看书的进度,就是在加快迷惘的进度。每天追求看书的量,就像贪吃的猪,把知识当作食物,大口吃进嘴里,却不咀嚼,直接下咽,把脑子给吃坏了。
所以,思考才是关键,学透才是重点。
哪怕每天只花十分钟,只看了一段字,但是搞懂了,也胜过每天花三小时囫囵吞枣地看几十页书。
每天一点点,不急不忙,相信时间的力量。
重要的是每天一点点,不要停下来,因为思而不学则殆。关着门思考,就是闭门造车,终究想不透任何问题。
所以,要思考,要学习,更要通过实践去学习新知识。
02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学习和思考上,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学习是为了改造世界。
我们看书,学习知识,终究是为了指导实践,在面对新事物,面对新问题时,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改造它。这才是学习的目的,否了学了干嘛。
当然,这世界上有两种知识。一种是有用之学,一种是无用之学。
有用之学是直接可以使用的知识,比如怎么做菜,怎么打毛衣,这些知识一学就能用。
无用之学,不是无用,是有大用,是无用之用的学问。比如哲学,美学,历史,这些知识啊,看似无用,实则有大用,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这些知识。
但不管有用之学,还是无用之用,最终都要实践,都要知行合一。
学了不实践,那就不是真的学懂,就如你说你懂孝顺,但却经常惹得父母担心,那就不是真的懂孝顺,不是知行合一。
03
知行合一,不是学懂一个知识后,我再去使用,而是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如今各领域知识,分纲列目,再小的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写成一本书。等你学会再去实践,不知要到何时,而人的时间是有限的。
况且,很多知识,不去实践,永远搞不懂。去做前,是一种理解;去做后,又是一种理解。
我们的生命有限,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事,是有规律的。二十多岁,你该出去拼一拼,你说你要先学学怎么适应社会,结果你耗到了三十岁;
三十多岁,你有一个晋升的机会,你说你还不能胜任,要先学一学,结果到了四十岁你还没学会。
人这辈子,机会就那么几个,不会给你学习的时间。遇到了,不管会与不会,先顶上去再说。不会,就现学,边学边干,边干边学。
毛主席也这么说: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边学边干,边干边学。
当被敌人围困时,你不能说我们还不会对仗,等我们先学学打仗,再开战吧。敌人不会给你机会,你只能顶上去,在打仗中学习打仗。事实上,这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所以,学习,不是为了学习知识。当你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就会忙着赶路。
学习,是为了改造世界。当你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就会放弃臆想,边学边干,边干边学。
【文/范一田,所有地方都叫“范一田”,如果有用,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