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3月29日,第②期"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挑战300天活动第241天文章汇总了79篇文章。林清华老师,引用了张文质老师的公开课要真实的思想,通过一节公开课的观课告诉我们,公开课面对的是学生,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发展学生,唤醒学生,解放学生一定是第一位的,不能把教学当成表演,无论上什么课型,首要关注学生的课堂真实状态,呵护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成长,助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才是我们课堂的初衷!
讲故事确这是学习吗?不知道老师们对于涅阳三水老师在网上期间遭遇的这个课堂问题有什么看法呢?
程龙老师写到,星光不负赶路人,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收获一路风景,一路欢歌。
胡军锋老师,带团队的时候,一定要懂得用“猴子管理法则”去进行管理。
很多老师的更文中提到了张文质老师的公益直播讲座《疫情之下的亲子陪伴》,家庭不是教授知识的地方,但家庭一点是性格养成的地方,而孩子的性格养成,必定要父母共同付出分工负责,母亲给予孩子的该是慈爱与温暖的怀抱,而父亲才应当是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那个人。
第一篇:《评上“高级”就躺平,很可怕》
5号挑战者云南普利辉老师,关于教师职称评审的问题,近几年也算是“热门”话题,前年轰动全国的因为“质疑”考核细则不公平未晋级成功而引发的“案件”想必大家都知道。普老师认为,评上“高级”就躺平可怕,是因为:假使(或许已经这样)这样的不良现象“传染”,那么我们来看一个后果。近几年的高级教师评审工作,我发现很多一线教师评上高级职称的年龄基本在三十六七岁,基本处于教育的青年阶段,如此就被传染上“躺平症”、就失去了前行的动力,就没有了教育的情怀。哪怕五十五岁就能申请提前退休,也要误人子弟二十年。这得耽误多少孩子的前程?这事,您怎么看?
第二篇:《成长是最好的奖励——大夏书系李镇西教育人物见闻录随感》
196号挑战者黑龙江张若英老师在文中写到李镇西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给正在成长的青年教师提一个醒:向优秀教师学习,主要是学习其教育思想,而不是机械的照搬其方法;而且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与自己的教育实际和教育个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将别人的精华融进自己的血肉。李老师还说:我们的教育必须改变,必须变得更加充满人性,充满民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从善待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善待每一颗心灵、每一个生命开始,去做好教育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让教育因民主而充满爱,因爱而走向民主。如果我们都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那么我们的民主教育就成为可能。
第三篇:《做一点萤火之光》
151号挑战者 河北曲林荣老师,近几年来在先后带领老师们集体共过的书目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桃天的《种下一间教室》、于永正的《我的教育故事)、姚卫伟的《师道》、孙明霞的《只为做个良师》、李镇西的《每个孩子都是敌事》、张贵勇老师的《学生眼中的好教育》和《读书成就名师》等近30本教育类专著:每次活动曲老师都全程参加,初中部现有七个读书小组,小学部现有10个读书小组,每次交流大家都畅所欲言,过程中老师们对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有了新的认识,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思想境界。真心向曲老师学习!
第四篇:《让我牵着你的手》
08号挑战者吉林徐立华老师,用细腻的笔触写到,听到声音小男孩立刻翘起双脚,他尽力地向窗外看,却无奈周围都是大人,他歪着身子想往车窗边靠一下,忽然脚下被绊了下,他手中的双肩包掉在地上,里面装着的一个生日蛋糕露了出来,蛋糕上写着漂亮的字:祝妈妈生日快乐!小月弯下腰把双肩包捡起来,抱在胸前,走过去一手拉往小男的手,领着他,轻轻地往窗前靠拢,人们自动地给他们两个让出一点空间。窗外的风声好像忽然静了下来还带着一丝暖意!很有画面感的文字,欢迎大家品读。
第五篇:《创造突破局限 承担成长自我》
179号挑战者山东威海董纯老师,对团队的认识。如果没有加入教育行走,我就不遇见大咖遇见偶像;如果没有参加一起写吧,我就不会看到那么多优秀的同行者,如果没有普利辉老师、小尘老师的指引我就不会遇见新网师,也不会知道网师人都是以一种更精进更主动的生命姿态在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参与的越多,眼界越开阔,对自己的认知就越清晰,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成长的渴望就会越强烈。跳出舒适圈之后才发现,退缩很容易,坚持很难。既然选择了少有人走的路就要忍受这份清净和孤独。好在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是一群在抱团成长。
借用周连秀老师的话结束今天的推文,海战“疫”打响,全市人民众志成城,亲朋好友们正居家隔离中,全国上下,万众齐心战疫情;俄乌战争已超过一月,持续交火!伤亡不断;MU5735客机坠毁,融在春天泥泞不堪的泥土中的132条生命,全国人民痛心疾首接受这个恶耗,唯愿逝者安息!
让这样的安静留在三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