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厚葬?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儒墨两家皆为显学,但墨家似乎风头更为强劲。孟子就曾说过,“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紧迫感让孟子焦虑,也让孟子凌厉。

《孟子·滕文公上》第五章,作了相应的记载。

这天,墨家之徒夷之想见孟子,就找到了孟子的弟子徐辟,请他帮忙引荐一下。

孟子不见。让徐辟传话:“我本来想见一见你的,但是我今天病了。等病好了,我去拜见你。”

过了一些日子,夷之又来求见孟子。

孟子不好意思再推辞,就让徐辟带话,“如果不直话直说,真理就不能显现。我就照直说吧!我听说夷先生是墨子的信徒,墨家办理丧事,以简单为原则,夷先生想以此变革天下的风俗,可能是认为不这样做,就不足为贵。然而,夷先生安葬自己的父母却相当讲究,那就是用他所蔑视的礼节来对待他的父母吧!”

儒墨之争之焦点一:是薄葬,还是厚葬?

从孟子的话里我们不难看出,儒家主张厚葬,墨家主张薄葬,墨家信徒夷之本该薄葬父母,却厚葬了父母,因此遭到孟子诟病。

徐辟把孟子的话转告给夷之。

夷之说:“儒家的学说认为,古代君王爱护百姓象爱护婴儿,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我认为人类之爱没有等级差别,要施行应该从父母开始。”

儒墨之争之焦点二:是推己及人的爱?还是无差别的爱?

儒墨两家都主张爱,但爱的内涵却不一样。儒家的爱,是推己及人的爱,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有差别的爱;而墨家的爱,是兼爱,是无差别的爱,即爱自己的侄子和爱邻居的婴儿是一样的。

孟子说,“夷先生真的认为人们爱自己的侄子会跟爱邻居的婴儿一样吗?”

又说,“婴儿在地上爬行快要掉到井里去了,这决不是婴儿的过错。人们见了,都会施以援手。这可以作为人们恻隐之心存在的依据,但不能作为兼爱的根据”。

爱自己的侄子胜过爱邻居的婴儿,这是事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那么,这就证明了兼爱,无差别的爱,是不符合事实的,不符合人性的,是应该摈弃的。孟子用不容置辩的事实反驳了墨家的兼爱的观点,证明了儒家推己及人的爱是正确的。

孟子又说,“在上古的时候,曾经有个不安葬父母的人。父母一死,他便把父母的尸体抛掷山沟。隔了一些日子,他路过那里,看见尸体上狐狸在撕扯,蚊虫在吮吸,不禁额头冒汗,不敢正视。这汗水,不是流给别人看的,而是流给自己想的,自己内心惭愧啊!他回家取来铲泥盛土的工具,掩埋好父母尸体。他掩埋父母的尸体的确是对的,那么,孝子仁人埋葬他们的父母,也必然是有道理的”。

孟子在这里将墨家的薄葬比作上古时的野葬,一箭双雕,既论证了墨家薄葬之不可取,又证明了墨家无差别爱之残酷。

平心而论,儒家推己及人之说,比墨家兼爱之说更近人情,但儒家的厚葬主张却没有墨家的薄葬主张有说服力。

所以,当徐辟将孟子的话转告给夷之时,夷之茫然地迟疑了一会儿,才说:“我算领教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兼爱,是墨学核心思想之一。无论是否读 过墨学,大多数人在谈到墨学时,首先能想 到的就是:墨家兼爱,并且兼爱无等差。...
    墨者永在行阅读 5,497评论 6 7
  • (本文索引收录:《中国哲学》2013年;原发期刊:《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九期。) 摘 要:儒...
    安静的骆子阅读 13,144评论 12 75
  • 谁是先秦草根之王?除了墨家开山祖师墨翟,谁有资格获此殊荣! 墨子是宋国人,一说是鲁国人,另说是楚国鲁阳人。若不是有...
    始安公士或阅读 5,433评论 0 9
  • 墨者夷之,因徐辟(bì)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他日又求见孟子。 孟...
    蓝色雨琦阅读 3,408评论 0 4
  • 《墨家的智慧》 1、墨子其人其思想 原为宋国人,长居于鲁国,出身于平民家庭,父亲是位能工巧匠,母亲非常贤惠。是下层...
    唯有成家呀阅读 4,53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