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家户户都有陶制储水水缸,面盆,粮食缸,水缸一般放在门后面,那时候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饮水井,村里有1-2口水井,供全村人日常生活所需,看过抗战时期电影的都知道每个水井上都有个木轱辘,方便村里人打水,小孩子也会,只是井口不大,可以一个人进出,都是能挑动水的人才放心,一旦水井有人落水,生还可能不大。
一般村里人都是在早饭前或收工后打水,扁担两头挂水桶有的是铁皮,有的是木头桶。井水打回去,一桶一桶倒进水缸,水缸上会放木头圆盖板和葫芦水瓢,水回家都会拿起水瓢喝几口水解渴。
家里水缸水都是清澈甘甜,特别解渴,家里还会有大大小小放粮食的面缸,放小麦玉米的粮食缸,腌咸菜的咸菜缸…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摆在偏房,柴房,院子里,舀面粉粮食,咸菜都是各式各样的木头水瓢,葫芦水瓢后来会有铁瓢等
所以村里经常会有人来补陶盆,陶缸的再后来家境好了,也会有人做铝盆修铝盆,磨剪子锵菜刀的,生意都很不错,全村人的面盆水缸都排队来修,这场面也很壮观。“锯碗,锯盆,锯菜缸”一声声抑扬顿挫的男高音把乡亲们从四面八方吸引过来,有推着小车把家里的裂缝的各式各样的盆啊,缸啊,还会带着上了岁数的葫芦水瓢拿来一起补一下
手艺人顺着村子里的大街小巷走这么一圈,不用等就直接在村子里村大队最大的空地,那里是一盘很大的石磨,他找好位置,提前把工具摆好,还有大大小小的做好的钉子,这种钉子是铁匠打出来的,两头磨细尖尖一头折成90度,另一头看盆子大小,在折起来。还有白色粉末,皮桶里一直放着一桶水,舀出一勺,活好白色糊糊,应该是胶一类的东西,准备好,这时候乡亲们浩浩荡荡滴从四面八方涌过来,有提着盆的有推着小车的,有的手拿水瓢的,谁也不需要做记号,都认识自己的盆啊,缸啊,瓢啊啥的。
每个人和他交代一下,就被安排放在一个位置,大家没事的就找个阴凉地簇拥着,唠着家常,你一言我一语各自忙活着,娃娃们也围着手艺人,跑跳着,也有一些,玩累了蹲在他身边,看着他钻眼,打磨,打钉子,敲敲打打,铁钉子毫不费力的在盆子上,水缸上,安全着陆,加固,最后糊上白胶,打磨平整光滑,再干透时,再用细砂纸再磨光,就算完工。
最吸引孩子们的是打孔工具,一条木棍上拖动木棍带动绳子,拉动带钻头的木棍来回旋转达到钻孔目的,这应该是钻床的雏形啊
大大小小的陶制或瓷制物件都会缝缝补补好多年。村里人离不开手艺人。
待续……
“磨剪子嘞,锵菜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