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伊始,都有这样一个新年综合症,就是随处可见的花式立Flag。这样的现象仔细思量也是有一定的情理的。新的开始,都会觉得这是一个新的开篇,之前所有的种种,大多是不如意、无可奈何……都算是翻篇了,从此展开全新的一页,而未来真是因为不可知,才有希望和憧憬。
然鹅,真的是这样吗?周而复始的轮回,真的有多大的改观和变化嘛,这个当然因人而异了。这个因为没有大数据统计对比,自然不一而论。
不过这样的情景,让我想起之前待过的一个电商公司迎合新年做的一个图片,倒是很有意思,也某种意义上阐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让人有点共鸣,(翻了下朋友圈,图片没找到),大意是这样,一个小可爱熊A问另一个小可爱熊B,你的新年愿望是什么?小熊B说,瘦、有钱、有时间旅游巴拉巴拉一堆,最后小熊A问小熊B,你去年的愿望是什么,小熊B一阵尴尬后说,去年也是这个,完了小熊A打着小熊B的肩膀安慰道,我也是!end,远处是升起的新年烟花
但是,也不用悲观,活着还是要有点希望的,不是鸡汤都说嘛,人要有梦想,不然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没跑题吧,再来说说今天推荐的这本《微习惯》,这本书是我2019年读的第三本书,薄薄的一本,抽出时间看的话,一天工夫肯定能看完。
看完这本书,反思自己确实也存在书中说的这样的问题,一个习惯,一件事情,想好了要么拖着很久都不行动,要么开始了也是三分钟的热度,鲜有能坚持下来的。
真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件事情能养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这些好习惯能就像血液一样自然地流淌着。最好你甚至都不怎么察觉到它。
这本书看下来,我觉得很多地方还是觉得很靠谱的,至于它的验证部分举了很多心理学、甚至生理学相关的例子,这些领域因为自己还不是很了解,就不做评判了。
不过喜欢这本书出发点的设定,作者就是从普通人角度立场去出发,比如很有印象的微习惯,例如,每天一个俯卧撑、每天写50个字、每天读两页书。这些听起来还是可以实践一下的。
全书的观点觉得还是非常实用的。只要开始行动,就一定会到达。
看完我也大概列了下,自己想要建立的微习惯,比如:
1.学英语,目前基本能坚持通过百词斩每天背单词50个,泛读文章1篇,微习惯,每天背单词5个;
2.写作,这个是目前亟需要建立起来的习惯,虽然我没有作者那样对写作的热爱和执着,但依然觉得这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希望自己未来可以建立起来每周5篇,1500字左右/篇的习惯,前期微习惯,可以每天50字;
3.读书,这个也是目前做的不好的地方,看自己整个2018年豆瓣标记阅读书目一共才14本,平均每月1本多点,这样的读书量实在少的可怜了。希望2019年自己的目标是每周一本书,微习惯初步也可以参照作者的每天两页书;
4.写字帖,每天的微习惯初步也是每天10个字。
5.备选,健身,每天一个平板撑,一周两次健身。
其实,还想写好多好多,比如健身、画画之类的,想想作者的叮嘱,微习惯的数目最好不要超过3个,其实已经有违作者的本意了,哎!果然又一次被作者说中了。
因此,从长远意义,以及轻重缓急考虑,决定舍弃4替补5。先实践一下看看自己怎么样吧。
全书最颠覆认知的就是否定了,几乎是人人皆知的,21天养成一个习惯的说法,这是个最大的谬论。这点在自己学习英语的路上,可真是深有体会啊。
微习惯倡导的是从微乎其微的小目标开始,只要启动了,就一定会收获额外的奖励,靠额外的收获继续奖励自己继续前行,最终收获比自己初始目标很多倍的收获,而这些都是意外,应该感到惊喜,应该受到奖励,更应该重塑了自己的信心。
并且一再告诫我们,贪多嚼不烂,这也是每个人订立目标初始,最容易犯的错误了,而且支撑我们继续下去的也并不是意志力和动力。
希望这些微习惯如蒲公英一样蔓延开来,在不远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对自己说一句,hey,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