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上完课,我留在教室里继续批作业,孩子们则自由的在教室和户外活动。
突然,在座位上的轩轩大哭起来。 我抬头看去,只见她两只小手轮流抹眼泪,非常着急难过。我推开椅子,连忙走过去,问她:“轩轩,你怎么了?” 轩轩抽噎着,努力回答我:“月月送给我几颗宝石(一种形状像宝石的塑料玩具),我把它放在桌子上,然后我就去找老师改作业,等我改完作业回来,宝石就不见了……”话刚说完,她又大哭起来。我把她抱过来,尝试着先倾听她的情绪,“东西不见了,你很着急是吗?”她使劲点点头,继续哭。我抱着她,大概过了五分钟,她慢慢的停止了哭泣。 “你这会儿感觉好点了吗?”,她默默点了点头,眼睛里依然泛着泪花。我想了想,跟她核实:“你确定你的宝石放在桌子上吗?有没有可能拿到其他地方了?”轩轩很确定的告诉我,她就放在自己的桌面上。我脑海里大概回顾了一下课间孩子们在教室的活动状况,依然想不出孩子的宝石可能去了哪,我告诉轩轩,等到孩子们都来了,我会帮助她询问大家,有没有见到她的物品。轩轩点点头,擦干眼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几分钟后,孩子们陆续回到教室,我问他们,有没有看到轩轩的宝石。“老师,我看到了!”月月第一个回应了我,“是凡凡拿的,本来这些宝石我送给轩轩了,可凡凡那会儿又不知道为什么放到我桌子上。”月月说着,把那几颗宝石给了我,“你看,就是这些老师!”我拿到物品,跟轩轩核实,这些是不是就是她丢了的那几颗,轩轩看了一眼,很确定的点点头。
通过孩子们的描述,我大概对事情的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就是要把凡凡找来。我一边请班长帮忙去找他,一边继续批作业,同时心里也开始嘀咕:凡凡怎么又是你,怎么又拿班里同学的物品!
没过一会儿,班长找来了他,他一进教室就开心的问我:“怎么了呀老师?”我控制着自己有点生气的情绪,把刚才轩轩的哭泣,同学反应的情况描述给了他,然后,等待着他的回应。“我没偷!”他一改刚才的愉悦情绪,眉头一皱,带着生硬的语气回应我。我一见他这样的态度,我感觉到自己有点愤怒,“是吗?你再好好回想一下。”“我没偷!”他依然很坚决的回应我。我控制着自己的愤怒,同时,他两次说到“偷”这个字,也引起了我的警觉。“凡凡,老师没有说你‘偷’,我现在只是在跟你核实,是不是你把轩轩桌子上的宝石拿走,放在了月月的桌子上?”为了让他对自己的行为更有意识,我还告诉她他,轩轩找不到宝石后非常难过。
“我没有偷!不是我!”他依然不理会我说的这些,继续这样回应。
“好吧,如果你实在想不起来,那我陪着你,什么都不做,在这里仔细的回忆一下。”他看了我一眼,默默地坐在旁边,皱着眉头,一声不吭。我继续批改作业,心里装着一团火。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过去,我继续批改着作业,顺便用余光看了看他,他双臂环抱着腿,头枕在胳膊上,似乎是陷入了某种沉思,但还是一声不吭。我两就这样僵持着,当下我也不知道怎样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件事情。我在心里问我自己: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他为什么非要强调“偷”这个字呢?我的心里暗自思忖:是不是之前发生了什么事,让他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被人说他是在“偷”呢?为什么他一反常态,只是跟他核实,他就这么抗拒……我一边这样想,脑海里也慢慢浮现出他自从进入小学到现在的一些状况:虽说他有时在身体和物品上没有界限,会随意触碰别人的身体,不经过别人同意拿别人物品,但有时他会非常热心的帮助老师和同学们,替我拿教案,给班里拿野餐垫,我手凉的时候很热情的给我捂手……当我们对他的帮助报以肯定和感谢时,他会非常开心和受鼓舞……想着想着,我心里的那团固着的情绪开始慢慢松动,感动慢慢流入了进来,他也不是我刚才感受到的那么糟糕呀,刚才孩子们反应的事情,会不会是因为他想帮月月把宝石拿回来,所以拿走了轩轩桌子上的物品呢……
想着想着,已然到了午饭时间,其他的孩子们上完体育课,一个个走进教室,老师们也把午餐准备好了。一阵喧闹,也把我从刚才的思绪里拉了回来……我回头看了看他,他换了个姿势,依然不说话。我看他这么安静,心想,你想坐着就坐会儿吧。等到其他孩子们陆续洗完手领完餐,他突然站起来,看着我,说:“老师,我想了。是我把轩轩的宝石拿走的。”我看着他,望着他的眼睛,跟他说:“嗯,我知道,你只是想帮蛋黄把她的宝石拿过来,只是你在拿的时候,忘了跟轩轩说,是吗?” 他听到我这么说,眼眶一红,眼泪顺着脸颊滑落下来……在这之前,我从没见他哭过,我知道了,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想到这里,我有些内疚,为我对他的情绪,为我对他的在这件事上的那些先入为主的,并不公平的评判。这个时候,他只是需要我的帮助和信任,仅此而已。
我轻轻的抱着他,他靠着我,慢慢的开始抽泣……我的眼眶也开始潮湿,我想,不论他之前经历过什么,但在这个当下,我要把他,还有他过往的那些不愉快的经历,一并拥抱在怀里……
从那天以后,这个身高一米四的大男孩,每天见到我,都会热情的和我打招呼,开心的跟我拥抱,我感觉到他对我的那份很深的信任,我们的心也靠的更近了…… 也是从那天起,我想,如果我们能抛开对孩子的各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就能更客观,更公正的看待孩子身上发生的任何事。评判会铸就隔阂,但是,爱和理解会弥合和消除任何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