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性质是什么?对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有何启发?
(1)课程性质
根据课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性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基础性: 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它为学生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综合性(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 这是2022版课标的核心界定。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学科,而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课程。
工具性: 英语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工具,也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学习英语旨在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人文性: 英语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学会客观、理性地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对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的启发
理解这一综合性性质,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教学目标上,从“双基”转向“核心素养”:
启发: 教学设计不能只停留在传授语言知识(词汇、语法)和训练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上。必须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有机融合,作为每节课、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思考:这节课除了语言点,还能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思维?能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文化内涵?能提升他们什么样的学习策略?
教学内容上,从“孤立语言点”转向“主题引领的整合内容”:
启发: 课堂教学不应是词汇和语法的机械操练。应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将语言知识学习、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价值判断等融入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语境中。例如,学习“食物”主题,不仅要学单词,还要探讨中外饮食文化差异、健康饮食观念等。
教学方式上,从“教师讲授”转向“学生中心的活动观”:
启发: 课堂实施要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由浅入深、关联递进的学习活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做事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发展思维。
价值引导上,从“盲目崇拜”转向“文化自信与跨文化认知”:
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通过中外文化比较,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增强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同时,要以开放、包容、客观的态度对待世界文化,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