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的含义是指对某事形成依赖,一定要去做而无法戒掉的一种行为。关于这个词日常中最常用到的是瘾君子们对毒品的难以戒断,后面引申到对生活中大多数事情难以放下的情景。我看的这本书是关于如何制造一个成功的产品的底层逻辑,原来是为了以后自己做产品打点理论知识,看完后发现其实这个逻辑也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各种事情中。毕竟我们的生活也是由各种各样的情景组成,以及由种类繁多的产品包围。
作者阐述吸引人的产品的形成有一个固定的发展流程,先是有一个外部触发让你注意到它,然后你开始接触使用这个产品,接着在你用到腻之前它会主动给你一些多变的酬赏挽留你,然后指引你对这个产品进行投入,随着时间的变化你会养成使用这个产品的习惯,就转变为内部触发,当你继续有需要时你自然而然就想到它,最后成为它忠实的用户。
这中间关于瘾的形成主要集中在中间两点,行动和内部触发,行动是指被这个产品击到痛点,或许是解决生活的难题也或许是能让用户开心快乐,总得来说这个东西的存在会使使用者提升生活质量;内部触发则指该物品成为生活习惯中的一部分,不需要专门去触发,潜意识就会去自行触发。就像一个普通人日常的生活中,早起会被闹钟叫醒,进到浴室中洗漱需要用到牙膏牙刷和毛巾,吃早饭要用到做早饭的一系列工具,然后准备出门上班要换出门穿的衣服,鞋子,出发到上班地点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汽车等交通工具,在上班的过程中使用的一系列办公用具,然后下班回家等,结束一天的活动。而只要这个产品能挤进人们日常行为中的某一环节,那它的销量将是不可限量的。手机就是这样的一款产品,这也是它这么多年销量不断攀升带动一系列产业链发展的内在因素。
关于手机成瘾的事,也有很多新闻和相关研究报道。但是代入这个内在逻辑,手机强大使用动因,加上已经养成的时不时查看一下的习惯,戒断确实很困难。即使已经意识到生活中大多数无效信息和时间浪费就是手机带来的也很难一次性切割干净,就像,多数人明明知道熬夜是个坏习惯,吃垃圾食品是坏习惯但依然没法彻底摆脱一样,实在是吸引力强大,且随着时间精力的投入,吸引力还在不断上升中,突然放下确实难以做到。
我自己本人也有挺严重的手机瘾,看完书后明白最大的问题在于多变的酬赏(刺激)实在太多,明明一开始没想过玩那么久,但是刷着刷着时间就过去了,然后饭也不吃,事也没做。到现在已经逐渐感觉手机中的应用程序也没有那么多信息更新,或者说这么多信息一下子投到我的脑海里也没有那么的急迫和必要,为什么我还要去打开这个手机呢?可能就是“习惯”作祟,已经养成了那个时间段做那个事,例如早起看看有没有消息等,例如睡前看看新闻等,这些习惯带领着手机占据我的个人生活的巨大权重。因而如果要改变,应该从习惯的更替开始,当我养成哪个时间段该做别的事,就不会有非手机不可的行为了。
但是既然已经意识到问题了,也了解内在成因,改变是势在必得的,就像坏习惯的形成一样,是一天天改变的,因而好习惯的形成也是一天天改变的,做不到一下子改变就从一点点,一小时,两小时慢慢放下开始控制。积少成多,达到某一天打开手机你都觉得没什么好玩的,那就是真正的放下这个瘾,回归生活了。
加油,我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