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为什么学好数学对洞察商业本质很重要》笔记4
持续成功的底层逻辑是一个数学公式
均值回归,“反常一代”
每位开朝皇帝能把天下打下来,一定有极其强大的综合能力。他的基础成功率可能无限逼近50%(假设基础成功率的上限为50%)。
根据研究,一个家族的智商是“振荡遗传”的。经过数代的遗传,每个家族的智商上限和智商下限都是不一样的。家族A的“智商带宽”可能是100~120,家族B的“智商带宽”可能是95~135,家族C的“智商带宽”可能是130~150,家族D的“智商带宽”可能是80~115。
开朝皇帝打下了江山,说明他的综合能力很强。如果我们用智商来表示其综合能力,那么他的智商可能是130。130是一个很高的标准,据研究计算,全球只有2.28%的人智商超过130。这位皇帝属于家族B,130在这个家族的“智商带宽”(95~135)中属于高点。
大概率不会,因为上帝会重新掷骰子。他的下一代的智商落在95~135这个区间的任何一点上都有可能,但总体会趋向于中间值(115)。如果下一代的智商落在95~135之间的概率是均等的,那么他的下一代有87.5%的概率比他智商低。
这就是“均值回归”。每一代的智商都会出现均值回归。而在家族“智商带宽”内,接近聪明上限(比如家族B的135)的人都是运气极好的“异类”。均值回归的趋势造成了家族智商的“振荡遗传”。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指的就是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智商带宽”。
因为智商有“带宽”,“带宽”的存在,使得再聪明的龙都有可能生出一条傻龙。
所以,有人说,今天北京市海淀区在中小学教育方面最大的矛盾,是一群学霸父母和他们不争气的孩子之间的矛盾。
这些优异的名校毕业生,在他们各自的家族中,可能都是经过若干代“振荡遗传”后运气特别好、突破均值甚至达到家族智商上限的“反常一代”。
“反常一代”被以高分为标准的考试机制、以高薪为标准的招聘机制选拔出来,聚集在北京市海淀区。当然,他们的个人努力也非常重要,因为,“反常一代”中也有由于自己不努力而未能被选中的。
但是,“反常一代”生出来的下一代,还会运气这么好地遗传家族智商上限,继续成为“反常一代”吗?
不。他们大部分人都会“均值回归”,成为一个普通人。这是普遍规律。
大学教授可以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平庸的,但皇帝接受不了:“若是皇位传给了傻儿子,我死后,他岂不是随随便便就被佞臣弄死了?我的江山不就没有了?这可不行,我必须要生出至少一个聪明儿子啊。”
多生儿子,择优而立
但是,皇帝说:“20%哪儿够啊!我要千秋万代,不容闪失。”怎么办?那就只能关注第二个变量——尝试次数。直白地说,就是“多生”。
增加“尝试次数”的方式,多生儿子,择优而立,从而提高了“整体成功率”,从某种角度来说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皇帝有三千后宫佳丽,并不一定或至少不完全是因为荒淫无度。这个制度的背后,还有数学的底层逻辑——创业成功公式,这个底层逻辑能帮助像“帝国”这样的特殊创业公司完成转型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