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丨《我们如何思维》约翰·杜威(美)---20250102日知270
Chapter1 什么是更精确的思维
1.思维的四种含义
(1)偶然与随便的想法
从最宽泛的角度来讲,思维是指大脑中闪现的任何一种想法。
但思维不只是一连串漫无边际的想法,而应该是连贯有序、因果分明同时又前后呼应的思考过程。用逻辑术语来讲,思维是一个“项”,每一项都会留下一定的存储,供后一个项去使用,就像一列火车一样。
(2)思维是对非直接接触到的事物的想法
在这一层面上,思维的含义局限于人们对那些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想法,也就是人们不能直接看到、听到、闻到、接触到的事物。
(3)立足于非直接感受事物的信念
在这一层含义中,思维立足的是某种根据的信念,虽然这种根据并不是人们直接接触到的事物,但可以是真实的知识,或者说是被认为是真实的知识。这些所谓的“根据”又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据本身并没有接受检验;另一种情况是根据已经接受检验。
(4)用心调研而形成的信念
经过认真思维,有意识地去思考某个信念的性质、条件以及意义,是思维最精确的定义。
2.思维活动的集中共有因素
上述几种思维活动并不存在明确的界限,它们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彼此相互交错,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会觉得难以养成正确的思考习惯。
在本书中的思维是指以一种观察到的事物为依据,去推测或者判断出其他的事物,然后将作为依据的事物当作后者推测出的事物的依据或者基础,这就是信念的产生。
3.思维过程的实质:按照目的调节思维
问题决定着思维的目的,而目的控制着思维的过程。
4.怀疑心态——激发思维的基本要素
思维并不是自发的燃烧,不是源自于一些自发的原则,它的产生和过程总会有一个诱因,也就是说,引发和激起思维的总会是某样具体的事物。激发思维要求的是遇到一个困难,然后联想下一步应该怎样做,接着进入思考,琢磨解决困难的初步方案,找到解决具体情况的合适理论,再去考虑每一步的具体解决方法。这个过程当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就是联想。那么,联想的源泉是什么呢?很显然,人们的联想只能依靠过去的经验和曾经学习的知识。
培养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最重要的就是养成一种正确的态度:一个见解出现的时候,先将它搁置,然后运用各种方法去思考,从中探寻新的信息和资料,去证明这个见解是否真正可行,或者将它证实,或者将它否定。也就是说,要保持一种怀疑的心态,保持一种系统而又持续的探索,这就是对思维的最基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