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的是《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第12 页到第19页。
在第12页中,作者说:“慧眼识人的技能是教师的核心能力之一,教师要能够敏锐地发现每个学生的才能,优秀品德,并且在互动过程中进行培养、强化。简单的说,教师必须能够辨认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够用恰当方法的去指导和培养他们。
我联想到今天小尘老师写的一篇文章:一个女孩子把堆满垃圾的一间不起眼的杂物间,整理改造成一间非常舒适惬意的温馨小屋。院子里的一根破树枝修剪后被用来挂灯,很有艺术行感。两个旧陶罐,一个用来种花,另一个稍加改造,就变成了一个精巧的储物空间。在她女孩的眼里没有垃圾,只有被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我就在想,每年班里那几个让人头疼的孩子,会不会因为我们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缺少改造他们的能力,而没有把他们变“废”为“宝”呢。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有发现美的眼睛,还要有精雕细刻的能力,把一块块璞玉雕刻成美轮美奂的珍品。作为老师的我们要不断学习,精进修行,先把自己打造成能工巧匠。为自己赋能,为学生赋能。
积极心理学相信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是此消彼彼长的关系。如果积极力量得到培养和增长,人性的消极方面,才能够被消除和抑制。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找到后进生身上的优势特征,多加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更加有信心,也更加有成就感。
我以前习惯用固定思维看问题:见后进生不听课,就想大声呵斥;碰到他们睡觉,就会想到他们昨晚一定玩游戏了。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要求,我应该跳出这种思维,用一种积极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碰到问题就简单粗暴的归因。以后解决问题前多问为什么,少说怎么办?
新的学期已经到来,我要调整情绪,调整心态,将爱和包容发展成我的标志性性格力量。而且我要避免让分数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方法,尽量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积极的人格品质。去真诚的赞美,去不失时机的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善意,感觉到自己的优秀,让他们自觉、自信的去学习。
西方一位学者说过,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一种生产力,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学期,我要打破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树立服务意识,放下权威的架势,以一个共同学习者和一个探索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一起学习,让学生有最大化的收获。而且我要多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慎用批评和指责,对于学生的问题给予积极的解释,促进他们主动学习。
我也要每天给自己暗示,我很努力,我很优秀。只要我坚持走下去,一定会遇到属于自己的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