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二单元第四课《增加船的载重量》教学反思

本课让学生使用三张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铝箔来设计与制作不同体积的船,并测试每只船的载重量。再通过观察、比较和总结,学生发现船的载重量不仅与船的材料、结构、货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相关,还和船的体积大小相关。



在上课时,我发现五年级学生刚刚学习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如果让他们去计算生活中常见船型的体积显然是有难度的。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制作的船模是方形的。这样的操作,一方面便于计算体积大小,另一方面方形船模实际指向的是船舱的雏形,可以为本课后半部分研讨船舱结构做铺垫。在计算各个船的体积时,教师也要给予相应指导。在根据画图折叠铝箔船的时候,有些学生不会折,此时可以请同学或者教师自己上去演示,然后再开始试验。



在实际课堂中,由于时间限制,我让每个组只做了一种船,然后一起将各个组的数据在黑板上比较。学生可以看出,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也越大。对每个组的载重量也做出解释,为什么同样的船载重量却不同,学生猜测可能是垫圈摆放的位置不同。

在学生活动手册中表格中“最大装载量”一栏,填写每一种船型最多能承载几个垫圈,这个实验可多做几次,取最大值,我在课堂上只做了一次实验。这一栏中的数据可以和上面的船型体积大小数据作更直观的比较,得到实验结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