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赛课,心情颇不宁静,记录反思自我警醒。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给大家唱首歌吧!(花静静地开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诉你,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学生掌声)满文军用一首《懂你》唱出了天下子女对父母的告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怀念》去听听史铁生对母亲的真情告白。
(板书标题)
师:自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课文题目为什么叫做《秋天的怀念》?
生1(还未读课文便举手)
师:你这是猜读吗?请带上你的答案,在课文中去证实。
(等待学生读完课文,提问生1)
师:请告诉老师你的猜测与课文内容吻合吗?
生1:是的,我从课文第三段中看出菊花开了,文章写的是秋天的事情,所以题目叫做“秋天的怀念”。
生2:我从课文第五段看出,母亲去世了,而且故事发生在秋天,所以题目是“秋天的怀念”。
师:母亲爱花,作者看到菊花,便会想起母亲。
师:请圈画出文中对母亲的语言描写,读一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绪。
生3:(第三段的人物对话)母亲因为我答应去看菊花儿兴奋不已。
生4:(第三段母亲最后一句话)母亲说道“跑”和“踩”的字眼悄悄出去,害怕伤害了我的自尊。
师:那么在读这一段人物的对话时应注意人物语气的变化。同学们,文章中还有哪些语言引起了你的注意?
生5: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读出了母亲的坚强。
师:两个“好好儿活”语气有变化吗?
生:有变化,第二个更坚定。
师:母亲扑过来,忍住哭声,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哪位同学再来试试?
生1:(深情朗读)
师:同学们有没有听出他的语气中有什么变化?
生:带了一点哭腔。
师:读得入情,“好好儿活”是怎么一种活法呢?
(板书好好儿活)
生6:是对生活充满希望,是幸福的生活。
生5:是母亲希望儿子走出阴霾。
(板书希望――母亲)
师:文章写母亲,也不止一次提到菊花,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对菊花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同学们齐读这一自然段,从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文中母亲的形象,并你说说你的理由。
(生齐读课文)
生3:淡雅,因为母亲对我的爱是默默的奉献。
生6:高洁,母亲忍着病痛,却无微不至的照顾我。
师:借花来写人这种手法叫做“以花喻人”。
(板书以花喻人)
师: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呵护与关爱着我们,你是否曾经只知接受,不懂回报,学习了本课你打算对母亲说些什么?
生3:妈妈我爱你,我会努力学习。
生4:听说我妈妈当时怀我的时候非常辛苦,特别不容易,我想对她说谢谢!(学生自发鼓掌)
师:表白更具体。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用关爱伴我们成长,我们以微薄孝心陪他们慢慢变老,课后推荐阅读《合欢树》。下课!
反思:《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深情的回忆散文,是作者身处人生低谷时母亲对他的最后的鼓励。母亲如同他人生的摆渡人。
文中人物描写细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动作和语言描写,“躲、哭”写出母亲难以言说的痛苦,“扑、抓”表现了母亲发自内心的对儿子的担忧、关爱、期待。“好好儿活”在文中分量极重,是母亲对儿子期望,也是面对厄运时走向坚强的勇气,是我对母亲这一形象最朴实而又最扎心的描述。
文中多次提到的菊花,借花喻人,文末写花亦在写人,将母亲形象的光辉升华,将文章主旨含蕴其中。
微课受时间限制,在问题设置和选点时必须从小处入手,问题少而精,选点要巧而实。
反思本节课教学中不足之处有:
1.散文教学中“读”的引导不够,学生读得太少。
2.问题设置不够集中,有些散乱,聚焦的点多但没有深度发掘。
3.过渡不顺畅,有跳跃感,课堂感觉是与时间竞跑。
4.学生生成点没有很好地生发,缺乏教学机制。
微课教学如同学生的大小作文,“小”中取巧,在有限时间内呈现完整的课堂体系。非常考验教师文本的解读能力,教学目标的设置,主问题的构思,活动展开和教师课堂的驾驭能力,以上的思考同样适用于常规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