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场秋雨过去,终于渐渐降了气温,尤其早早晚晚的凉意,让人对舒爽的秋多了几分喜爱。翻一翻日历,发现一个新的节气——白露悄悄到来了。
露凝而白也。白露,轻轻地念在口中,便感觉有点点清凉的诗意。这大概来自“白”与“露”组合的意象吧。此时,溽暑消退,清风徐来,鸿雁南飞,硕果累累,一派清朗、明净的画面。《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天气渐渐转凉,有心的人儿会发现,清晨的雾气渐浓,小区的绿地,墙角的花枝,都会缀上颗颗晶莹的露珠。这些沁凉的水珠,是因为夜晚降温水汽凝结而成,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而这降生于秋季的露珠称为白露。《诗经·召南》的《行露》篇中写道:“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天寒了,才会“露浓色白”。
白露鸿雁来。白露是一年中第十五个节气,它的诞生代表着农耕文化下的知识分子,对自然的观察和探索,对人文的提炼和总结。先秦史籍《逸周书》记载:“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意思是说这个节气,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古人对于四时交替以及身边事物的变化,已有了较为精微的观测和记录。天气在逐渐变凉转冷,所以“鸿雁来”,“群鸟养羞”。我自小生长在南方,很少有机会观望大雁飞空,一会“人”字形,一会“一”字形的妙景,来到这地阔天高的齐鲁,倒是有了多次观赏的机会,每每看到雁南回,心下不禁惆怅许久。
人生譬朝露。凉爽的白露让诗人们才情泉涌,尤其是醉吟先生,多次执笔“白露”,看得出来心下的喜爱。但时也境也心也,遭遇不同,心境各异,同一人同一只手,写出来的篇章也大是不同。《暮江吟》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是喜悦珍爱的心情,写出露水亮若珍珠的美好。《衰荷》“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写了霜露中荷花将落未落,虽然萧条但依然沉静洒脱。《东墟晚歇》“凉风冷露萧索天,黄蒿紫菊荒凉田”,遭遇半世奔波苦楚的诗人心境沉郁,身边景物也沉重凝滞,带着十分的艰辛与不易。细细品来,颇和蒋捷作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透亮的美好,洒脱的成熟,萧索的沉郁,“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一生的起伏跌宕都蕴含在无尽的诗意里。
白露已秋风。花开花落秋思起,白露降生早晚凉。有了这漫漫延伸的凉意,终于不必靠空调聒噪的“嗡嗡嗡”来续命,可以打开门窗,尽情享受自然风了。天凉了,好个秋,也可以不畏酷暑,望望天,静静心,发发呆,看云舒云卷。白露属于丰收季,有即将成熟的金黄。经过春之甘露浇灌、夏之骄阳催长,沉甸甸的脆梨、金橘挂满枝头,譬如人之一生曲折坎坷,从呱呱落地到牙牙学语,走过青春浪漫的青年,到了白露期,思想和境界也渐渐趋于成熟,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于是不再渴望轰轰烈烈,而是活在平静如水的当下里,活在藏身于野的自在里,如此,收获内心丝丝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