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心灵篇》读书笔记
——写给:每周的那四个小时
2019年8月12日: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和我们的个人所属物打交道,不只是物品,还有物品上所寄托的我们对他人,他人对我们,以及我们对自己的情感,书桌寄托着我们对学习的思考,床被装载着昨日奇妙的梦,更不要提日记、手账这些直接用文字记录我们情感与思考的东西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与所属物的关系层次,能直接体现出我们生活的精致程度。
就我个人来说,我与我所属物的关系有两个“小毛病”,一是轻微的强迫症,二是旧物收集癖。
强迫症表现在我希望我的物品都有自己专属的位置,家里的每一个收纳空间我都在心里标明了它们应该装载的东西,除此之外要尽量时刻保持干净整洁。这听起来并不怎么夸张,简明扼要就四个字:整洁有序,但凡事都有个度,这个度一旦跨过了就变成了不正常。我开始变得要求特定类型特定颜色的衣挂一定要挂哪种类型的衣服,小到一个螺丝钉我也要明确规定它应该在的位置,我甚至想过想用便利贴将家里所有收纳空间进行标注,标注它们的责任,我总是将锅碗瓢盆放在一个柜子里,由于某刻的不顺心又将它们挪到另一个柜子里,最后再将他们挪回来。这就是我曾经一段生活的生活状态,每日只与自己的物品打交道,希望他们达到一个完美的状态。可想而知,这样的生活是十分劳累且悲哀的,不止是身体上的劳累,还有心灵上的,脑海中无时无刻不在冒出新的整理想法,想把A物品和B物品调换位置,C物品放久了可能脏了要清洗了,地板脏了要擦了,不仅如此,手机里的垃圾照片多了要删一删了,电脑里某些文件所属位置还未整理,最近手机下了几个新的app,还没放到它们应该在的文件夹里呢。但其实呢,这就像西西弗斯的巨石一样,是没有终点的努力尝试,是通向完美但永远无法到达完美的通路。有时候我们和物品的关系就会成为这样,你努力让自己与所属物的关系变得完美,却反而被自己的所属物奴役,反转了主仆关系。因此,保持一定的距离,接受不完美的关系,还是蛮必要的。
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是如何变成这样的,主要的原因是放假独自一个在家。放假意味着学期的生活节奏多多少少被改变或打断、目标变得不清、行为逐渐涣散,最终出现大量的可支配时间,或者说闲着没事干的时间多了,有事也不想去干就想闲着的允许可能性高了。回想在学校的时期,除了每日总结之外,每周能给自己用于归纳整理的时间只有周末的2~4小时,洗衣服,收拾书桌衣柜,将一周的课程文件下载到自己电脑的指定文件夹中,大多数时候还来不及整理完,周末就过去了,剩下的整理工作就会延续到下周。这样来看,给自己规定一定的时间用于归纳整理是保持与物品安全距离的好方法。所以说这篇文章的副标题叫做:写给每周的那四个小时。
我的第二个小毛病是旧物收集,说是小毛病不如说是小癖好,山下英子也在《断舍离》中提到过,大部分男人都是“执着过去型”,收藏家个性,男人们会通过物品的存在来彰显自己的存在,我也是其中一员。山下英子说若是喜欢收集,要搞清是真的喜爱物品,还是只是喜欢收集这个行为,若是前者说明个体与所属物的关系还算良好。那后者呢?山下英子并未提及,但给我的感觉是不怎么好的关系。对此我有着较为不同的观点,首先就我来说,我收集的物品往往都承载着我的情感与回忆,这样的物品包括每次旅游的景点门票、自己在旅游前做的纸质攻略、纪念品、家人及朋友为我写的书信、我个人的日记、我个人的计划本、同学录、各种奖状、在大学各种活动中的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工作表格等等。保留这些东西,我认为是对过去回忆的一种珍视,这类物品从数量来看,大学时期的最多,其次是高中,初中,最少是小学时期的。可能正是,人在小的时候没有过去,只有现在和几乎不会去看的未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去越来越多,未来越看越情,但也越来越少;回望品味过去,认真把握现在;展望期许未来;等一天我老了,未来所剩无几,只剩得过去,翻阅我的书架还能找的出年轻时与挚友攀爬的玉龙雪山的门票,又是种怎样的感受啊。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物品并未承载情感与回忆,最多的就是书籍了,我看过的所有书籍都会留存,甚至一些看的电子版的书也一定要买到实体版然后保存起来;还有就是各种衣服的吊牌,或者一些比较贵的东西的包装盒,好比手机的包装盒、手表的包装盒之类的;再有就是一些不使用了的较贵的东西,主要就是手机电脑等,虽然不使用了但也并未处理;家里所有电器的说明书之类的也都有保存;电影票也有,很多人应该都有这个习惯吧。但其实呢,所有的旧物占地面积并不大,两三个抽屉其实也就装下了,并且一年也只有几次会把它们翻出来观赏一番,因此整理它们几乎不需要什么力气。
接下来是按照《断舍离·心灵篇》页码顺序的读书笔记:
1、加法与减法 P43
笔者写道订下目标相对应的就会有自责,这是减法心理,用目标减去现在的状态,等于自责的程度,由于与所属物关系永远不会达到完美,因此目标与现在状态之间永远会有缝隙,自责便永远存在,之后就会驱使着个体陷入永恒的收拾与归纳中;与之相对应的加法心理是:现在的状态减去曾经的状态,等于进步的量。本周的四小时比上周的四小时效率高了,完成的工作量多了;或者很久没有清理的照片积攒到现在终于也清理了一部分,这些都是小小的加法。在既定的时间里,多完成了一件事也是幸福,在无限的时间里,做的再多也到达不了目标。
2、断舍离的三个阶段 1.2
所谓断舍离,它是行为与状态的结合体,断舍是行为:阻止不必要的东西进入自己的生活,并妥善处理当前生活已经不需要了的东西;离是状态,也是目的,即脱离,笔者赋予这里的脱离的含义是:脱离对物品与心灵中与当下无关的部分的执念。我个人猜测笔者想以“当下”为整本书的中心,但我个人对“当下”、“此时此刻”的理解完全与笔者不同,这类词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连续性,我们的生活都是以一连串连续的点组成的,每个点都值得我们珍惜和尊重,查阅成绩单的时刻绝对不比考场上奋笔疾书的时刻高贵,当然,考场上的各个时间点,也绝对不比用于刻苦备考的时间点们高贵。我们虽然无时无刻不在与我们的所属物打交道,但我绝对不会时时刻刻思考与所属物的关系,我睡觉的时候不会思考我与床的关系,在书写的时候也不会思考我与纸笔的关系,因为这些时刻的当下我都送给休息与想要书写下来的头脑中的想法。那么何时我会思考我与所属物的当下关系呢?就是每周用于归纳整理的四个小时。也正因此,作为一名读者,断舍离对于我来说,目的不是脱离什么物品心灵与当下无关的部分的执念,而是建立一个足够好的自己与所属物的关系。对于我个人来说,离的意义是:脱离那些对现在的我来说不再重要的物品,留下那些重要的有意义的物品,并于它们建立足够好的人物关系,让自己只和自己的“宝贝们”生活在一起。
对于我来说,断舍离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扫除,这个阶段是我第一次读《断舍离》后的阶段,重新审视我的所属物们,发现真的存在大量的已经失去了原本意义变得不重要的东西,但我还是没有扔掉它们,例如不想再使用的护肤品。理解了断舍离的思想后,家里就发生了一次大扫除,大量的物品得到了善终(其实大部分都直接被扔了),剩下的东西几乎都可以用我的宝贝来形容。第二阶段是维持,即断与舍的持续进行,随着时间的发展,新的物品会流入你的生活,有些物品也会渐渐失去意义,流出自己的生活。第三阶段就是“离”:与自己所有的所属物建立一种“你是我的宝贝“关系,一种足够好的人物关系。
3、只是不知道怎么处理 P73
生活中有一类物品的堆积最为严重,就是对于个体当前的生活来说已经并不重要甚至失去了所有的意义,但由于购入的成本较高,寻找不到恰当的处理方法。例如一双鞋子,以我个人为例,一双鞋一般穿两年左右由于各种原因我就不会在穿了,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审美观点发生了变化,一两年前流行的款式到今天早就过了时,这也是人们翻出自己的旧衣服时会质疑自己为什么当初会买这样的衣服的原因。一双鞋购买了两三年后,轻微磨损和色差,肯定能穿,但因为我个人不会再穿了,因此它失去了自己所有的意义,但由于一双鞋子的价格都在一千块左右,虽然不穿了但还能穿,扔掉实在可惜,因此不穿的鞋子和衣物在家中堆积如山。那么类似于这样的物品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寻找一个适当的处理方法,例如卖给回收旧鞋旧衣物的人或者直接捐给社区的衣物回收箱,不嫌麻烦的话也可以自己低价处理一下。
4、物品都是容器
物品都是容器装载着我们对过去的怀念、我们对他人的思念、他人对我们的关怀等等等等。这些流动的情感像水一般在名为物品的容器中流淌,当我们凝视它们,就会看见水中的自己。如果有一天,你捧起一件物品,发现里面的水不见了,那就到了该与它说再见的时候了。
5、写在最后
可能是由于在翻开这本书之间,就是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是一本与归纳整理方法及其深层观点为主要内容的书,因此除了与归纳整理有关思想,其他的外延思想,我并没有很好的接受与吸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对于作者的其他思想,我已将它们放置在了其他位置,并形成了其他的认知,例如文中多次提及的俯瞰力,就是跳出自身从更高的地方观看自己以及周围的情况,将它仅仅与收纳整理捆绑就有些大材小用了;二是我认为这些思想有些细碎,被嚼碎送到嘴边的感觉,为给读者留足自己的思考空间;三是我作为一名中国男性,笔者为日本女性,整体的社会文化差异与性别差异致使我无法切身体会文中的诸多例子。
但无法否认的是,这是一本勇于挑战生物本能的书,即个体总是需求更多的物质,这是我们体内的基因导致的,人类的生产力在近一世纪大幅提升,但物质匮乏对我们造成的伤害依然印在我们的基因中,用食物举例最为恰当,当有机会胡吃海喝时,我们总会抓住机会,虽然现在几乎没有吃不上饭的时候,但我们的身体总是让我们摄入更多的热量,来防止已不会再出现的“未来饥饿”,肥胖的问题因此而来。但还好,社会上还有一种与之相对的力量,即爱美之心,很多男孩女孩为了控制自己的身形体态,阻止了身体对更多热量的渴望。但是需求更多的物质只对食物有效吗?当然不是,所有的物品都是这样,因此我们的家中会堆积越来越多无意义的“垃圾”,就像一个过度肥胖的人一样,我很开心又有一种相对的力量诞生,这就是山下英子老师的“断舍离”力量。
最后是我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达到“离”的状态,和我的所属物们建立一种足够好的关系,当我看到它们每一位时,都可以说:你们都是我的宝贝,你们承载着我父母对我美好的期许与祝愿,承载着爱人对我的真挚且热烈的爱意,承载着挚友曾给过我的安慰与包容,承载着我过去与现在的喜怒与哀乐,承载着我趟过的那一片水,翻过的那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