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捷智部•灵变卷•0614崔巨伦•出其不意

译文

北魏崔巨伦在殷州任别将。

殷州陷落以后,葛荣听说崔巨伦的才名,就打算征召他。

崔巨伦就只能自己想办法逃脱。

当时正好赶上五月五日端午节,葛荣搞团建,大摆宴席,让崔巨伦作诗。

崔巨伦就写了一首诗:“五月五日时,天气已大热,狗便呀欲死,牛复吐出舌。”

听到崔巨伦作的诗以后,大家轰然大笑,葛荣便不再重视崔巨伦了。

崔巨伦趁机结交了几个死士,趁着夜色往南方逃。

遇到巡逻的骑兵,众人都非常危险。

崔巨伦说:“宁可离南边近一点死,也不能在北边苟且偷生。”

于是他欺骗巡逻兵说:“我是带着敕书外出办事的。”

叛贼举着火把打算看敕书,崔巨伦趁机拔剑将贼首斩杀,众贼四散而逃,崔巨伦因此安全回到南方。

[述评译文]

明世宗嘉靖年间,倭寇进犯江南,昆山有位夏姓书生被倭人俘掳,夏生自称会作诗。

倭寇就给他配置了竹轿,让他跟着倭寇,每天让他作诗唱和,竟然没有被加害。

时间久了,夏先生就请求倭寇放自己回家。倭寇不仅同意了,还给了他很多财物。

这个故事,是因为没有隐藏才华而保住了性命。

夏先生说倭寇也能作诗,其中作了一首《咏文菊》是这么写的:“五尺阑干遮不尽,还留一半与人看。”

原文

北魏崔巨伦[字孝宗]尝任殷州别将。

州为贼陷,葛荣闻其才名,欲用之,巨伦规自脱。

适五月五日,会集百僚,命巨伦赋诗。

巨伦诗曰:“五月五日时,天气已大热,狗便呀欲死,牛复吐出舌。”

闻者哄然发噱,以此自晦获免。

已潜结死士数人,乘夜南走,遇逻骑,众危之。

巨伦曰:“宁南死一寸,岂北生一尺。”遽绐贼曰:“吾受敕行。”贼方爇火观敕,巨伦辄拔剑斩贼帅,余众惊走,因得脱还。

[述评]

嘉靖中,倭乱江南,昆山夏生为倭所获,自称能诗。

倭将以竹舆乘之,令从行,日与唱和,竟免祸。

久之,夏乞归,厚赠而返。

此又以不自晦获全者也。

夏称倭将亦能诗,其《咏文菊》诗云:“五尺阑干遮不尽,还留一半与人看。”

崔巨伦,北魏大臣,被封为渔阳县男。从小没了爹,博览群书,文武全才。

别将,武官名。北魏时期就应该是偏将,即统帅主帅以外的部队的将领。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一个军中的师长。

葛荣,北魏时期农民起义军领袖。割据河北,自称天子,国号“大齐”。最后被尔朱荣击败,被俘身死。

爇(ruo,四声,弱)火,应该是照亮的意思,点火把照亮。

冯梦龙这点比较好。

举了两个完全相反的例子。

崔巨伦是装傻,而夏先生则是露才。

用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方法,却都得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果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状况分析,选择使用合适的解决方案才是正确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