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到底备什么?语文名师备教手记》
很快的时间就读完了余映潮的第一篇《孤独之旅》备课与教学手记。
为什么自己想开重新开始看这种类型的书籍?
上周的阅读分享当中让我看到了非常优秀的人,他们能够成功最根本的还在于阅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深入的去读,因此对于自己比较薄弱的这个备课,我觉得还是要利用时间好好的突破,于是我就选择了买这一本二手书,挺好读的,很快就把这十来页看完了,甚至阅读越起劲。
在书中余老师提到,他备课总是先研读课文、收集资料,才开启了自己极为精细深入的备课历程,在备《孤独之旅》时,他阅读了曹文轩的大量作品:《草房子》《小说门》《青铜葵花》《根鸟》《红瓦》《天瓢》等,也阅读了关于欣赏曹文轩作品的大量学术文献,做了很多的阅读笔记,甚至摘录了曹文轩的一些经典语录,特别是对于文本的解读抓住了一字一句一词,在他看来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应该理解,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字词都蕴含着一定的深意,只有深入了解这个词的作用,像咬文嚼字那样去讲才能够真正将课文的内容精髓讲透。
在此基础上,他还编写了文本的细读指南,明确从文学的美感、内容的美感和手法的美感去读,特别是从小说技法的审美来看,背景设置(环境描写)场景安排、视角运用等情节设置,悬念、伏笔、照应、线索,准确运用动词的句子自然环境的语句等等有意思之处等各方面展开进行自己创意设计。
通过这样的读,我觉得自己以往的备课真的太浮于表面了,越到高年级,备课花费的时间也越多,之前曾经听过高子阳老师的讲座,他也提到自己备《落花生》那一课时,基本也把关于许地山的所有资料全部读了,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正是这样深入的备课,才能让他们的课堂熠熠生辉。
所以,备课真的很重要。不过课的设计角度非常的多,课的内容也是非常的多,需要自己花心思去精研,才能有所突破。
课的功夫应该课外,花心思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