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升阳 可治头痛——头痛医案2则案1
顾某,女,30岁。
2010年11月1日初诊。
主诉:头痛两月。
病史:头痛位于前额,隐隐作痛,从下午持续到晚上,但睡一觉,早上起床就好。伴头晕头昏,乏力,上楼气喘,经常咽喉不适,大便1~3天一解,干结。纳可,无自汗,脾气好。面色苍白,舌淡红,有齿印,脉细。月经周期34天,经期6~7天,量少,色暗,有血块。
处方:人参(研粉早上空腹吞服)6g,党参30g,黄芪30g,白术9g,当归30g,升麻9g,柴胡9g,川芎9g,陈皮6g,甘草6g,葛根30g,白芷30g,7剂。
2010年11月8日二诊:大便一天一解,余症如前,舌淡红,有齿印,脉细。
处方:守11月1日方,改人参(研粉早上空腹吞服)9g,党参60g;加天麻30g,白蒺藜30g,7剂。
2010年11月15日三诊:头痛头晕减。舌淡红,脉细。
处方:守11月8日方,改葛根60g,14剂。
2010年11月29日四诊:头晕痛已除,精神较振,大便日行,足冷。舌边之齿印变浅,脉细。
处方:11月8日方改葛根90g,加肉桂(后下)6g,14剂。
药后头晕痛再未发生,面色转华,继以11月29日方加减以巩固疗效。案2
张某,女,52岁。
2010年3月22日初诊。
主诉:头痛28年加重三周。
病史:28年前生产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头部不能吹风,近三周加重。目前前额痛剧,或由右背牵引头痛。最近(3月17日)检查CT:颈4/5、5/6椎间盘突出,颈椎轻度退行性改变。平时神疲乏力,大便干结,小便正常,多梦,纳可,喜肥甘,口干苦,手足冷,月经正常,无耳鸣。6年前胃部不适,胃镜示: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HP(+),现偶尔食后脘胀。16岁即患鼻炎。面色晦滞,舌质偏 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脉弱。
处方:党参30g,生黄芪30g,白术9g,升麻9g,柴胡9g,葛根90g,白芷30g,当归30g,川芎15g,细辛9g,制川乌9g,生姜3片,7剂。
2010年3月29日二诊:服药3剂,头痛即除,大便一天1~2次。近2天感冒,咽喉不适,怕冷。3月26日转经。脉细。
处方:柴前胡各9g,羌独活各9g,荆防各9g,甘草6g,桔梗6g,枳壳9g,大力子15g,薄荷(后下)6g,茯苓15g,川芎15g,白蒺藜15g,白芷30g,7剂。
2010年4月12日三诊:感冒已愈,头痛未作。近来胃脘饱胀,食后尤甚,嗳气,无泛酸,大便一天1~2次,成形,早上口干,乏力。舌胖边有齿印,脉弦。
处方:茯苓30g,桂枝12g,白术15g,甘草9g,7剂。
2010年4月19日四诊:药后胃胀,嗳气减轻,但近来头又痛。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脉细。
处方:守3月22日方,加桂枝9g,茯苓30g,7剂。
2010年5月10日五诊:头痛未作,胃胀嗳气除,但小腹胀,乏力。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脉细弱。
处方:桂枝12g,白术30g,茯苓15g,甘草6g,肉桂(后下)3g,人参(研粉早上空腹吞服)9g,14剂。
2010年5月24日六诊:诸症尚安,唯小腹胀,矢气多,面色好转。舌边有齿印,脉细弱。
处方:守5月10日方,加升麻6g,柴胡6g,生姜3片,14剂。
2010年6月7日七诊:小腹胀已除,面色好转。3月26日转经,3天净,量少,至今未转经。余症均安。舌边有齿印,脉细弱。
处方:守5月10日方,加熟地15g,当归6g,菟丝子30g,21剂。
服药后,6月13日转经,4天而净。继用补益气血及肝肾善后。
按语:前人说眩晕多虚,头痛多实,临证确实如此。不通则痛的确较为多见,但是不荣则痛也并不罕见。本文所举两则医案,皆为脾气虚弱,清阳不升,不荣则痛的头痛类型。
案1患者的头痛,痛势不剧,伴有头晕,从下午持续到晚上,睡觉后痛止,早上不发,这是虚证头痛的特征。结合神疲乏力、上楼气喘、面色苍白、舌有齿印等表现,断为气虚清阳不升,自无疑义。故方用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陷,加葛根、白芷升阳治阳明头痛。药后病情虽未明显改善,但自信辨证无误,故加重原方剂量,并取天麻、白蒺藜以治其标,因此二药皆为治头晕头痛之要药也。服药后,病情缓解,乃至痊愈。
案2的患者,病程虽长,见症虽多,但大体不出气血虚弱,清阳不升,风寒外袭的表现。故用补中益气汤加川芎、细辛、制川乌、生姜祛风散寒,通络止痛,葛根、白芷升清而治阳明头痛,颇奏佳效。二诊时患者感冒,改用荆防败毒散加减,一般感冒处方只开2~3剂,何以此方开7剂?因为荆防败毒散祛风散寒,升举清阳,与患者固有病机相关,故多开几剂无妨。三诊时患者胃脘胀满,口干乏力,舌有齿印,脉弦,从正虚而水气停滞论治,用苓桂术甘汤取效。五诊时患者出现小腹胀,仍从气陷考虑,加用肉桂纳气,升麻、柴胡升提,小腹胀亦除。病情有变化出入,方药随之顺风转舵,有轨迹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