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观察。
读了《非暴力沟通》,写日常的故事也变了法子了。
读书笔记和点滴感悟
【观察】
更侧重于不带情感色彩,包括喜欢、讨厌甚至是中性的想法,都无需表达。就用眼睛去观察,用叙事的方式,尽可能把看到的人和事情清晰地表达出来。需要观察者有一颗对世界万物的无限包容之心,对美好的不赞扬,对邪恶的不愤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至高境界。
【评判】
一般对看到的人和事,做出自己的主观判断,有的判断是有意识的判断(有意所为),有的判断是无意识间就做出了判断(潜意识起作用)。评判带有自己的主观情感、偏见等,与个人的修养、阅历、人生价值观等等,都相关。
【划重点:区分】
一定注意了,这里是要区分观察和评判,而不是评价“观察”和“评判”的优劣。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
举例,一个母亲表达自己的孩子饮食习惯:
观察:小宝不吃油饼、韭菜、虾酱、香菜、辣椒。做饭时,需要避开这些,小宝都会吃的。
(个人饮食习惯而已,只有不同,并无不妥。)
评判:小宝太挑食了,什么都不吃。饭菜不放辣椒能好吃吗?香菜是提鲜的,做菜放一点多好,也不让放。你说这饭怎么做?每次辛辛苦苦做出来,动不动就不吃。我是伺候不了。
(对小宝的饮食习惯不认可,所以对小宝做出了负面的评价。说话人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区分静语言与动态语言】
静态语言是指,我们对一个人或其行为给出的评判,相对固定不变,过去是现在也是。动态语言是指,对一个人所说所做的描述,对当下发生事情的陈述,它描述的是一时而非一世。非暴力沟通正是这样的语言,它关注的是当下的状态,“观察”是指当下发生了什么。相比较而言,我们称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某种程度上说,动态的语言更接近事实,同时不容易引起歧义或冲突,反过来更容易促进理解,更容易建立连接。
观察,多用动态的言语来表达;而评判多用带有情感偏向的语言来表达。
举例今天所见的狗事儿
清晨,早起晨跑。
刚到公园,看到一条黄黑色、长度50-60厘米,大约3公斤的宠物狗,突然窜向正在玩耍的小女孩,咬女孩的腿,小女孩吓得哇哇大哭。女孩的母亲,连忙飞腿踢开宠物狗。狗被踢出后,滚倒在地上,翻了几个身,吱、吱……地叫着,并迅速逃走了。
(以上2段,我对看到的一切,以观察的方式,多用动词,详细地表达出来)
狗主人,男士,身高1.70米,秃头,一身运动装束,不知从何处迅速跑了出来,对着女孩的妈妈大声吆喝道:“你孩子不惹狗,狗能咬你的孩子吗?你多大的人了,还和狗一般见识。踢伤我的狗,你要赔偿!”
“管好你的狗!狗伤了人,是你没有管好狗,是你做得不对,你还嚣张起来了?”周围正在锻炼的人们,立马围观过来,有的过去哄着被吓傻、咬伤的、正在哭泣的女孩,有的开始谴责这个狗主人,那个油腻的、冷血的、不懂人事的中年大叔。
我对这位狗主人的行为也非常气愤,无视女孩的受伤,还对女孩的母亲怀有敌视,仅仅是因为女孩的母亲踢了咬女孩的那条宠物狗。这条宠物狗,在狗主人眼里,比人重要!是可忍孰不可忍?
(围观者和我,对这个狗主人持有批判的态度。但以上描述,虽然有评判的词汇,但依然是观察,而不是评判。)
“你这样狗主,也忒缺德了吧。不去管人家孩子,心疼自家的狗是否受伤了!这是人活动的地方,少爆出狗仗人势的丑事来。不嫌丢人吗?”人群中,有人开始指责狗主人。
(以上是评判的语言!)
最后,还是中年男子的媳妇过来,赔偿女孩家长医疗费用,并向女孩及女孩母亲道歉等,才平息了观众们的怒火,草草解决了此等狗事!
人群,在对狗主人的负面评价中,边议论边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