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生活,感觉挺混乱的…
一年级的小学生,第一次上网课,得陪着。
平时,放学后到睡觉前的那段时间,吃完饭,陪着写写作业,经过自己不断得学习修炼,现在基本能相对和谐得渡过。
这现在的网课,一天到晚在一起,真的是对亲子关系的又一个巨大挑战,也是对自己情绪管理能力的巨大考验。
正常上学的时候,看不到孩子上课时候的表现,但是听老师说孩子上课表现挺好的,虽不知道老师所谓的好到什么程度,但是看孩子写作业的情况,应该还好,基本知识点都掌握不错。没有每次得满分,但是也时不时的能见一回,知足常乐吧。
这一上网课,真是就原形毕露了。上课的时候,老师在讲着,他在下面写别的习题;老师让写的时候,它在似乎还云里雾里在听着什么,很多时候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手也不闲着,一会给老师点点赞,一会又垫垫桌面上火箭形状的网速加速器。这姿势也是千奇百怪,一会站椅子上听,一会蹲椅子上听,一会又盘腿而坐,总之老师要求的上课标准姿势,一天看到的次数屈指可数。
学校每天有安排练字时间。老师提供的练字工具还挺好的,每天练字内容的分段视频,老师讲解的很仔细,让我都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按照老师的方法,我的字颜值瞬间提升不止一个层次。
可是面对这么好的资源,这孩子没啥感觉,对他来讲,就是自己的一项作业而已。
对于作业,应对的最好办法当然是快点完成。只见孩子匆匆看几眼老师的讲解以后,就大笔一挥,唰唰的,一行就写完了。回头一看人家老师,这老师的写作指导还没结束。
就这效率如果能写好也成呀,关键是几乎看不到老师指导的写作注意点,整个一个原生态。
我这情绪也是一路飙升,最后实在压不住了,嗓门也就大上去了。
以前喊就喊了,现在不行了,怎么说咱也是学习过的人。
老师说了,问题都是来成长成就我的,每个问题都至少有三种解决方法。
好吧,换一种思维。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
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的前提,眼前吼几句,骂几句,或者打几下,孩子可能也能认真很多,但是对于亲子关系是很大的伤害。再就是孩子在高压,难过,或者对抗的情绪之下,学习肯定也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同时批评,吼叫下产生的不良情绪还会和孩子的学习建立联系。如果不断的重复这样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保护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它们才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于是我决定改变策略,采取正面强化的方式,对于做的不好的地方,少批评,或者不批评。关注点在孩子好的地方,我的情绪也更正向,对孩子的耐心也更多了。
练字的时候,孩子如果没有完全按照老师的指导方式来写,我也不太那么较劲,非让孩子一板一眼的都写好,而是在他旁边自己拿一个本跟着老师学,然后对儿子的字,时不时的看一眼,说他哪一笔写的很好,哪个字更漂亮。
然后儿子也会对我的字点评,有事我会向他请教,写得那么好看,怎么做到的,儿子就会向我讲述这个字的“注意点”。
至于上课的习惯,虽然目前不能做到完全跟着老师的节奏,但是这个需要慢慢来帮助孩子提高专注程度。
想想孩子的每一个行为方式或者模式,其实都是表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学习上能看到孩子不好好听老师讲,仔细观察,孩子在生活中也会好多时候不认真听父母讲话。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惯呢?可能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平时说的太多了吧,孩子认为有太多的“废话”,所以他不感兴趣,可能因此就养成了有些时候左耳进右耳出的应对方法。
总结一下,陪伴孩子上网课的时候,牢记以下几点:
1 陪伴的目标是什么?
高质量的亲子关系,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2 陪伴的目标不是什么。
不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积极性。不是摧毁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讨厌学习。
3 现在孩子呈现的“缺点”只是过去的果。
一切皆有原因。不是孩子的问题。
4 孩子好习惯的培养需要父母用心的培养和浇灌。
5 批评,指责,埋怨,吼叫,打骂,都是父母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已。
结果就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对于孩子学习的提高是没有帮助的。
6 父母的职责是支持和帮助孩子。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