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怕医学上的“三高”,其实做教育的也怕“三高”学生,不过,此“三高”非彼“三高”。此三高指的是“高敏感、高自尊、高需求”的学生。这类学生有个共同点,极度敏感,自尊心强,缺乏安全感,极度依赖他人的肯定与赞赏。他们对老师或同学的评价,乃至一个眼神,都十分在意。 爱计较,易引起纠纷,且不依不饶。一个橡皮擦、地上一片纸屑归属问题,排队时站在前还是后,一个位置的差异,都能成为导火索。在集体生活中,难免有触碰肢体,比如列队时,有人胳膊撞到他或她,他便认为这是打他,于是,马上一拳回击,一场纷争就此拉开序幕……讲评试卷中,说错题,讲现象,于是,他对号入座,认为老师歧视他,满脸不服,于是就闹情绪……最糟糕的, 不仅情绪不稳定,还很懒,不写作业,不做值日,不收拾书包及课桌抽屉,他或她的座位总是一片狼藉,桌子底下总是一堆垃圾,柜子里总是塞满乱七八糟的玩意儿……这些活儿总得有人做,否则,教室因他而乱,因他而扣分……每每此时,班主任就是救火队员,需要批评教育、耐心说服、事后安抚……一连串下来,要是能平息怒火,皆大欢喜,但并非事事如意,有时,他情绪很大,哭闹不停,抱怨不公,对着其他人大吼大叫,有句话叫“恶人先告状”,每每此时,被伤害的同学反而因他的哭闹恶告而为他背锅,只能忍气吞声。
很多人会说,家长呢?对,如果家长明理,这些孩子在家校共同引导下,随着年龄增长,会慢慢长大,但是,也有一类家长护犊子,家长本身教育理念有问题,不理解不支持且傲慢,往往此类孩子背后就是问题家长。那么,这样的孩子就很难成长。此类学生往往是制造矛盾的焦点,是霸凌他人的主体,于是,他的存在就会成为一个班集体的痛点,每天纠纷不断,为平衡班级同学关系,为让一碗水端平,为让班级变得公正团结和谐的集体,班主任时常得为这样的孩子付出极大的心血和精力。
如果一个班级只有一个两个这样的学生,那也是幸事,但是,要是有三五个乃至八个十个聚在一个班集体,那就是一种灾难。从去年开始,接手这样的一个班级,让我心力交瘁,时常自我怀疑,让我产生职业倦怠,好想逃离这个班级。
这里说一个案例:钟某。 钟某,一次课间,不知道为何,跟前面一位同学起了争执,一拳打到前面同学的后脑勺,顿时肿起一个大包。在老师拉开之后,还几次冲上来要打架。脾气暴躁出乎老师意料,情绪失控到握着两个拳头质问老师:“你凭什么为所欲为?”事实上,老师为免事件升级,将被打的孩子护在身后,只是口头指责了他的这一行为,且离他有一米多远。在他看来,老师对他的指责是不分是非的,是不公平的。事后,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谈话,才让他认识到错误。事情缘由是对方坐在前面往后靠了一下,碰到他的桌子,他便用脚踢前桌的椅子,对方被踢几次后,站起来推了一下他的桌子,他便一拳打过去……这类孩子爱臆想,将老师与同学变成假想敌,总是对他人行为充满恶意曲解,不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很自我,缺乏反省意识,报复是他的处理问题常用模式, 往往比较容易冲动,行为容易升级,极易给他人造成伤害。 为了让他放下敌意,减少对老师的抵触,我有意培养他担任班干部,大事做不了,就当领队,发挥他大嗓门的优点。一开始,他也经常为此与同学争执,与同学打闹,多次评理管教后,慢慢有所收敛。当然,一开始,同学对他不服,经常因他的学习态度懒散而对他指令不从,我便以此为契机,要他严格要求自己,以在同学面前树立威信,同时,在班级同学面前也多次强调纪律的重要性,此次,学校开展体艺节活动,我们班级的节目是——诗朗诵,在选拔朗诵人员时,他以响亮的嗓门赢得入门机会。但是,在后面的彩排中,多次因故缺席,且在第二次彩排中才发现衣服不合格……临上场中,其他学生着装已经齐整,只有他一人穿着不合身的衣服,嘟嘟囔囔……看到这副模样,不禁怒火中烧,前一天彩排他缺席,后听他说星期天晚上外出买东西,推迟返校,当其他同学都在试穿衣服,他正在外面买东西。错过了一次发现问题的机会,第二天早上排练,他趴在桌子上睡觉,多次叫他,他起不来。直到星期一傍晚,第二次上台,他才发现自己的衣服不合身。此刻,他想到的是自己的衣服,我想到的是他即便重新购买,还能否赶上星期四晚上的演出?我要不要换演员,该换谁,怎么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备选人物……在与他爸爸电话沟通被拒听后,我联系上了他妈妈,此时,恰被催上台。匆忙间交代了衣服不合身的情况,对方问我哪里购买,怎么买?我说,这问一下爸爸即可,我已经在群里讲过,现在很忙没有办法解释。在学生上台后,我联系他妈妈,发现已被他妈妈拉黑……当然,最后是免不了我被投诉……当天晚上,我顾及他的感受,跟他聊了四十分钟,才换了一个学生进行培训。原以为他会自责自己的疏忽,没想到还是有怨气,第二天因带队学生不从,还打伤了其他同学,导致那位同学脸肿了一个大包。而他呢虽然买到合身的外套,临上场又发现没有短袖衬衫,只得穿着长袖,衣着与他人不一样的他只能站第二排,好在我所选的备选人物能及时背熟台词,且表现不俗,没有太影响节目效果……
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是问题家长,该生并非单亲家庭,但出于家庭分工,由父亲带,所有事务由父亲管理,包括作息、衣着、学业……父亲 大大咧咧,随意随便,不讲究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如周末作息不正常,导致周一早上在课堂上睡大觉,周末时间分配不合理,周六日两天不安排时间购物,却要在星期天返校晚修时间带孩子出去购物。不重视学校活动,不理解老师一片苦心,比如对于班级重大活动,不关心,对孩子参与的角色的不重视不支持,从收到衣服后没有试穿检查;此外,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没有要求,对班主任反映的课堂上睡觉问题,只轻描淡写说,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孩子多次出现这种情况 。对此问题,曾经也有个,也曾多次与家长联系反馈,但是收效甚微。而妈妈以工作忙碌为由,基本不参与孩子的管理,就连家委在催缴班费时,都被拒听电话。长期如此,也让老师对妈妈产生一种感觉——傲慢,我们老师几乎失去与妈妈联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