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武公欲想攻打胡国,一是暧昧,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的君主以使他快意。二是迷魂,公开问大臣们说:“我要用兵,可以攻打谁?”关其思回答说:“可以攻打胡国。”郑武公大怒就把关其思杀了,并且说:“胡国,是我们兄弟之国,你说攻打它,什么居心?” 三是出击,胡国君主听到这件事,更是相信郑国而不防备。 胡国被郑国偷袭而灭。
事后来看,一是郑武公不惜牺牲自己的亲生骨肉,制造和亲假象。二是扩大舆论影响,平白杀敌对大臣。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对方相信自己对他们怀有诚意和友好的愿望,从而使他们受到蒙骗而解除戒心。
臣下关其思的死显得超乎异常,然而出乎寻常必有妖,很多人常解释为伴君如伴虎。(出处: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四回:“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刻刻要当心。”)君王的生杀予夺的权力不可一朝不慎,一言不合。所以从道理上讲,伴着老虎必须日夜警惕,特别是不得不在老虎身边相处的时候。
关其思被杀主要原因还在以下:
第一臣子的作用效能。关其思显然不是郑武公的股肱大臣,多之不多,少之不少。原因可能在于郑武公相当自负,自认能力才华出众且不须谋士辅佐;还可能是在关其思也只是尸位素餐,不再有重大价值;当然这里是关其思主动给了一个借口出来,让郑武公顺水推舟演了一把好戏。一方面杀个相对无用之人,另一方面也能顺利推行蒙蔽胡国战略,一举两得。
第二还在于关其思在出发点上面真把谋略当回事了,说到底还是自己的不聪明。明显在女儿和亲的背景之下,主动反悔和亲出击,送了郑武公一个“不仁不义”的好把柄。试想一下,你如果想去侵略打草谷,会不会在一堆亲戚朋友在场的情况下,说出,我们就去打你女儿的亲家?即便合理,也不可能获得当场认可和赞同。既然不是能够得到当场认可的事情,为什么要选择在大家都在的时候,说出这种合天理不和人情且伤感情的话出来呢?甚至奢望这样的话,能够得到国主的认可?这是在假设关其思完全不懂得郑武公和亲目的的情况之下,也不可能撞到枪口上面。
第三假设关其思懂了和亲的目的,试想这么大的一个阴谋战略,舍去的成本女儿如此之大,是否条件具备时机成熟,是郑武公时刻在思考的问题。既然是在内心思考尚未决策的事情,就不适合大庭广众之下拿出来商议,为什么成事不能阳谋而是阴谋呢?因为条件尚不成熟,没有咬到嘴里的肉,就不能轻易说好吃,只因为还有吃不到的可能性。公然说出来,不就是犯了泄密罪?那么这里,对郑武公如此厉害的应变之策,处理泄密的问题,处置得相当高明。显然,郑武公当朝提出问题来,就必然预想有人会说打这里打那里 ,因为话头在那个方向上,只要谁说起来胡国,就必然是撞枪口的。
最后,如果郑武公和关其思没有达成密谋的内圈关系(事实上极可能如此),那关其思就称得上了解君主动向和心思的人,这样的人在身边确实是危险的,因为他太自以为聪明,很难依靠智谋去驱使(合意的行为则拥戴,不合意的行为就极尽性格),一个大权在握乾纲独断的君主,未必就容得这种洞悉了解却不心服自己的人。
《飞雪凌云原创作品,禁止转载,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