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几个重要他人,有的人也许是因为几句给你以醍醐灌顶的话语对你产生影响,有的人也许是因为自身的人格魅力让你心生效仿之心,还有的人也许是做了什么事情给你以触动从而引发了你的改变,不管是以怎样的方式出现在你的生命中,他们都对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的生命中当然也不乏这样的重要他人,他们给予我的影响让我变成了今天的样子。在这些重要他人之中,张文质老师对我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
与张文质老师的结缘有点奇妙。2005年6月,我在北师大参加为期两个星期的培训,培训期间有一天逛到了校园内的一家书店,买了一本肖川老师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其中有张文质老师作的一篇序,张老师的序有点特别,他不像一般人围绕着书的内容作序,而是谈到了自己与肖川老师的交往,格式上也挺不同,用1、2、3、4、5这样条目式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肖川老师及其作品的认识。张老师的序一下子吸引了我,从此我深深地记住了“张文质”这个名字。
看到张老师的书还是在北师大,那是两年后的第二次培训,同样是在这家书店,我在众多书籍中一眼看到了“张文质”三个字,竟然莫名感到亲切,翻了几页,就毫不犹豫买下了这本《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书中“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一章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我也因此知道了黄克剑老师。从此,我开始追随张文质老师,开始阅读他的著作,先后阅读了他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以及他与肖川老师合著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词》。但是,这个时候,我的阅读还只是停留在被动状态,一种非常随意的状态,阅读的书籍随缘,阅读的时间随意,读张老师的作品也是看缘分,虽然心里对张老师的很多观点非常认同,也特别佩服张老师的见解独到,但是因为自己未曾觉知,只是遇到了就买来读,从来没有主动去搜寻过张老师的作品。这样一晃就是十多年,直到2017年。可见,有的时候要遇到生命中的那个最重要的贵人,我们往往要走很长的路。
2017年是我生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缘分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那年秋季开学后不久,也不记得是在哪个公众号上看到了第一期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的培训邀请函,我一看“张文质”三个字,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来到了福州。10月3日下午,我去会场的时候,在电梯里见到了张文质老师,那个原来只在书上见到的人,我现在都记得那天的情形。那天的张老师穿着一件玫红色的体恤,右肩挎着一个背包,我跟他点了点头,有点不太敢认他,因为在我的想象中,张老师应该比较高大,但是那张脸分明就是我在书的封面看到的那张脸,见到偶像的那份激动让我屏住了呼吸,也不敢看他,不敢跟他说话,幸好电梯很快到了,我们走进了同一个会场,我确认了他就是张老师。
接下来三天的培训,我如同一个饿了几天几夜的人扑在面包上,贪婪地吮吸着来自张老师、刀哥、明霞老师他们带来的营养,我才知道,原来还有一种培训是这样让人激情澎湃的,原来还有一种导师是这么平易近人的,原来还有一群人对教育怀揣着这样的责任与梦想的,原来还有这么多对写作充满了挚爱与热情的人,原来还有那么多的人在用自己的行动为教育变得更美好而努力着的。这一次的培训带给我的震撼太大了!虽然我发现,张老师跟其他的学员早已非常熟悉,我就像一个闯入者,虽然我一直像一个局外人,只是默默听课,不大说话,但是我的心里早已经波涛汹涌。这一次闯入写作班的后果是:我带走了五本张老师的著作,认识了一群有爱、有趣、有意志力的人,从此笃定了要跟随张老师的脚步,读他的书。参加他组织的活动,跟随他,努力向他靠拢,成为更好的自己。
写作班结束以后,我开始跟随张老师的脚步,一个多月后在厦门英才学校参加了一年级研究中心的成立仪式,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奶蜜盐》这本书,回来就买了书读起来。不久以后就接受晓霞院长的邀请作为最早的《奶蜜盐》的共读导师,跟大家一起读,一起分享,在晓霞院长的指导下,领着一个共读群,带着五六所学校共读《奶蜜盐》,带着我学校的老师和家长读《奶蜜盐》,给大家分享阅读感受,带着大家一起分享。
然后,参加的活动就多了,张老师的书出一本读一本,并参加所有能参加的共读活动,《教育的勇气》《哈扎拉尔的微笑》《教师的使命》《日常教学的情调》等等,“文质说”从开播就听到现在,教育行走从第四届到第八届,一届不落,参加第一期和第三期的张老师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参加2021年的文质教育研究院组织的《四年级的孩子》的导读,参加了第十一期写作研修班,只要能够参加的张老师的讲座,我都尽量抽出时间前往……记得第一期写作研修班以后,一个朋友担心地问我:“你是不是被人洗脑了?”我却在心里笑他,你哪里能懂得那种找到了人生的导师,找到了人生方向的美妙感觉?
是的,张老师给予我的影响,何止是找到了人生方向那么简单?于我而言,他就是明灯,照亮我前行的方向,他又是火把,给我温暖与力量。张老师在2月份的一期文质说里曾经说过:“通过读有智慧的书,慢慢地获得智慧,包括从有智慧的书里面发现更多的有智慧的书的线索,这样你才可能读更多的有智慧的书。”从张老师的书中、讲课中、文质说中,我不断地获得新的资讯,不断地获得新的启迪,不断地增长见识,张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对一线教师的关心,对家长、儿童成长的关切,让我感佩,他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分析与独到见解,又总能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考角度,他的热心、周到,总让我感觉到温暖,他持之以恒地做事的态度又让我对自己感到羞愧与自责,我只能努力地向他学习,让自己无愧于他的引领。最近几年,我经历了人生的一个至暗时刻,经历了苦闷、彷徨、迷茫与困顿,就是靠着读张老师的书,听文质说,靠着那些有力量、有温情的文字,听着张老师的声音走过来的。
我记得第一期写作班结束以后,我在一篇文章里写到:我愿意一直站在张老师的身后,遥望他的背影,朝向他的方向,跟随他的脚步,不断地前行。随着参加活动的增多,我隐隐感觉,我的生命正在发生着变化,一个新的我正在潜滋暗长。感谢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