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互促,指导有度
河南 安阳 张志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了读写结合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何捷老师在《我和谁过一天》教学中对“读写互促”理念的实践可圈可点。这也是本周观课研修时,自己最大的感受。
一、设计精巧有高度
(一)目标导向,素养为基
何捷老师的《我和谁过一天》教学设计,展现出了高度的目标导向性和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刻理解。本节课围绕“基于理解的单元统整式教学”这一核心理念,旨在通过一堂作文课,不仅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更在阅读想象、思维深度、文化理解与表达能力等多个维度上得到提升。何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不仅局限于完成一篇作文,而是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充分体现了以素养为导向的教育价值追求。
在这一框架下,何老师巧妙地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阅读、生活实际、情感体验以及文化认知相结合,让学生在构思和创作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文字表达能力,还加深了对书中人物角色的理解和体悟,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欣赏。这样的设计,使得整个教学活动充满了教育的温度和深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情境创设,支架引路
课程伊始,何老师便以极具创意和吸引力的情境——“与神话或童话人物共度一天”作为切入点,这一设计无疑是对学生兴趣点的精准捕捉。对于小学生而言,神话和童话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这些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人物是他们心中理想的玩伴和榜样。何老师利用这一心理特征,通过情境的创设,瞬间点燃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参与创作的热情和欲望。
更令人称道的是,何老师设计的环节可以说是每一步都搭有支架,给出具体实例,让学生仿写。出示“任务:写一句话的“故事大纲”。老师就给出了“我和谁+一起做什么”书写公式,紧接着,下面就是列举了具体例子:我和孙悟空一起去取金箍棒。我们知道,学习的本质就是模仿。每一个步骤,老师都给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老师的具体引导,更是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引领学生思路、动手创作的主线。学生在构思与神话或童话人物共度一天的情节时,自然而然地依着老师的路径,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价值判断和道德观念,使得文章自然生成。支架的巧妙运用,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步步为营有梯度
何捷老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环节的层层递进和梯度设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逐步提升。从情境导入到主题探讨,再到技法指导,最后到独立创作和分享评价,每一个步骤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有序的教学链条。
在主题探讨阶段,何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你最想与哪位神话或童话人物共度一天?为什么?”等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以及个人情感等要素,为后续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在技法指导环节,何老师则通过示范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将写作技巧具象化、生动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写作技巧。
在独立创作阶段,何老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挥,同时也不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作品。最后的分享评价环节,则是对学生创作成果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他们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又一次锻炼和提升。记忆犹新的是何老师课堂最后,倡议同学愿意分享的请起立上台分享,极大地给了孩子们充分展示和表达的机会。这样的梯度设计,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既严谨又灵活,既注重基础又强调创新。
三、范例引领有变度
(一)范例多样,启迪思维
在技法指导环节,何老师精心挑选了《神笔马良》《普罗米修斯》的范文作为教学素材,这些范文既有来自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也有学生自己的优秀作品通过范例引领,何老师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表达技巧的运用,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个性表达欲望。这种对范文的深度解读和灵活运用,使得学生的创作不再局限于表面的模仿和复制,而是能够在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实现自我超越和创新。
(二)灵活应变,读写互促
在教学过程中,何老师展现出了极高的教学机智和应变能力。比如对于这次的作文要求,老师提炼为一个字,即编,两个字:想象。在具体指导学生作文时,老师强调学生改编创新要忠于原著,但对于大而不当、概而不具,老师给出具体的应对方法。如出示图片,提示“这张图藏着写好一件事的秘密”,“我和他说说话”等小妙招。特别是何老师提到了如何从读书中看到的内容和事件在大中择小,强调了选择的重要性和方法。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疑惑,何老师总能迅速捕捉到问题的本质,并给予恰当的解答和指导。
这节课,可能由于何老师设计的初衷是要引导学生围绕“爱读书、会写作”这个主题来展开习作指导。所以面对一个孩子分享没有符合原著而是自己大胆改编,老师武断地评价孩子没有读好书。孩子做出了申辩,说自己读了,只是想创新。这个时候,老师如果能先肯定孩子的创编,再强调要尽力忠于原著,不能任意改编,这样,那个孩子的积极性可能就不会受打击了吧。
综上所述,何捷老师的《我和谁过一天》教学设计精巧有高度、步步为营有梯度、范例引领有变度,充分体现了读写互促的以素养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智慧。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在写作技巧上得到了提升,更在深入阅读,思维深度、文化理解和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发展。这样的教学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范例和启示:只有真正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需求,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