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决定学习思维导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要用来画FMEA.最新版FMEA要求用软件来管控,目前的文本档已无法满足需求。通过对软件的了解,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关联性,它可以将与某个defect相关的信息关联并抽取出来。而这一点恰恰也是导图的一大特质。
因此,在完成导图的学习后,便开始摸索如何应用于FMEA.我选择3D轮廓仪这个相对不复杂的项目,从小组讨论到后期信息汇总,由于使用了导图,我不再遇到不知如何落笔的情况,每一个讨论点可以要水平展开,对应方案用垂直递进。在开会时,思路会非常大顺畅,而且不容易跑题偏题。
在FMEA编辑中,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分类,想到用步骤或功能的分类,但是最后还是觉得4M1E最好用。风险点依然采用水平展开,每点加垂直递进,带入预防措施和责任人。
通过一张纸的展示,非常直观的看到每一个点,在整理的同时还可以将问题点和风险点剥离。这再次验证了导图的广泛适用性。
另外,在练习中需要注意,不要太刻意去回想如何遵循规则。早期练习中,我会很在意章法颜色,但是现在使用时,除了头三层分类,后续的分支,只要想到就可以加上并展开,听从思绪的向导,而最终的呈现依然没有违规点出现。所以,记住规则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不断练习,通过练习,让大脑将规则变为本能的一部分,而剩下的就交由神经元自由发挥吧ヾ(❀╹╹)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