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与人工智能学院+24人智本+吴胜游
故乡的记忆,总绕着那条青石板路展开。
路不长,从村口老槐树延伸到河边码头,不过百十米。石板被岁月磨得发亮,雨天踩上去会打滑,我小时候总爱牵着外婆的衣角,一步一挪地走。外婆的手很糙,掌心带着灶台烟火的温度,她会指着石板缝里的青苔说:“这是老天爷给路盖的绿毯子。”
路边的老房子是青灰色的砖,木门上刻着模糊的花纹。王奶奶家的窗台总摆着两盆月季,春天开得艳,我放学路过时,她常会摘一朵塞进我书包。巷尾的小卖部是孩子们的天堂,玻璃罐里装着橘子糖,一分钱能买两颗,含在嘴里能甜一下午。
最难忘的是夏天的傍晚。大人们搬着竹椅坐在槐树下,摇着蒲扇聊天,话题无非是谁家的稻子熟了,谁家的娃考了好成绩。我们小孩则追着萤火虫跑,直到母亲喊着“回家吃饭”,才恋恋不舍地往家走。饭桌上总有一碗凉绿豆汤,清甜的滋味,是如今再难寻到的夏天。
后来我离开故乡,去了大城市。柏油路平整宽阔,却没有青石板的温润;高楼里灯火通明,却少了槐树下的热闹。每次回去,青石板路还是老样子,只是王奶奶的月季少了一盆,小卖部的玻璃罐换成了塑料盒。外婆说:“路还在,家就还在。”
原来故乡从不是一座城、一条街,而是青石板上的脚印,是槐树下的笑声,是无论走多远,一想起就觉得温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