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做得越实、越深,则国家越安定、越和谐。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主题教育质效,基层治理需把改善民生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奋力推进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一)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明确要求“一把手”对基层治理问题亲自过问,落实“周调度、月专报”工作机制,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定期调度各专项组工作进展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多措并举,以“严深细实”作风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工作有序有力有效落实。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为群众办实事内容,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强化奖惩激励。坚持党政主导、各方协同、分级负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丰富城乡基层治理工作特色载体。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鼓励基层创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各街道(乡镇)出台治理工作规范、群众说事监督规范、群众诚信指数评价规范等形式多样的制度,建设“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道德评议团”“百事服务团”等基层治理载体,形成“幸福积分制”“垃圾分类积分制”等激励机制,加大宣传推广各具特色的典型案例、成果经验、特色做法,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品牌力、影响力,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创造性。
(三)完善基层工作者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专题培训,促进基层干部全面掌握了解基层治理工作。持续发挥统筹统揽作用,定期开展标准体系现场观摩会,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鲜明用人导向,优化人才“育选管用”机制,实行一线锻炼工作法,与群众近距离接触,听民意、解民情,着力提升基层治理工作者应对风险挑战、化解问题矛盾、推动跨越发展的能力本领,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治理队伍。
(四)聚焦群众实事,纾民困解民忧。持续开展暖民心“就业促进”行动、“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儿童帮带服务”行动等系列行动,坚持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推进。统筹做好企业用工服务,落实好“双招双引”工作, 帮助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见习大学生岗位等吸纳就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鼓励街道企业互利共赢,发展嵌入式养老中心、社区食堂等利民举措,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基层治理作为城市治理的“一线”,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基层治理工作要着眼于强基固本,围绕新形势,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做到与时俱进,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