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高度关注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作为家庭教育关键环节的家长一环够不够强。
家长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可如何提升家长的格局又不是一时三刻的事。每一个家长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成为家长的那一刻,家长与孩子是一样的,对未来的一切都是现学现用的。
要想在家长这个身份上做的够好够强,就要不停地学习,以小学生的心态终身学习,陪孩子一起成长
今天继续分享《家庭教育口传书》——一本我被序言吸引的书。
“独生”更要“独立”
我家在一个小区里面,从家到单位路程很近,并且几乎一半的路都是走在小区里,路上有一个大概二三十米宽路口,过了路口上了人行道后,再直着往前走一点儿就到单位了。
星期天轮到我值班,上午,儿子和爸爸在家里呆了半天,中午睡觉前,他说:“妈妈,你下午还要去上班啊,我想你了怎么办呢?” 我说:“想我可以去找妈妈。” 儿子问:“可是,我不会过马路怎么办呢?” 我说:“你可以找警察叔叔帮忙啊。”他答应了。
儿子三岁半了,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独自过过马路。虽然我这样说,但是我还是想让老公在后面远远地跟着儿子,只要让他锻炼一下就行了。但我上班的时候,老公在睡觉,没办法和他交流,想着还是等老公快睡醒时给他打电话再说吧。
下午三点,我正在值班室看书时,儿子突然推门进来了。天气很热,儿子却穿着条长裤,小脸通红,渗着汗珠。我往他身后看,没发现老公的身影,于是问:“你自己来的?” 儿子使劲点了点头。 “你爸爸知道吗?” “爸爸还在睡觉呢。” “今天怎么穿着长裤啊,多热呀!” “我没有找到昨天穿的裤子,就找到了这个。” 这条稍微小点儿的裤子开了裆,我还没有来得及缝,看着儿子露出的花内裤,我哈哈大笑起来。 “你是怎样过马路的?” “我没有找到警察叔叔,看到有一个车,我就站住,又有一个车,我又站住,一直到一个车也没有了,我就快点跑过去了。”
从家到单位大概需要6分钟的路程,并且要过一个路口。6分钟的路程对一个成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三岁半、从来没有独自过马路经验的孩子来说,却不亚于一次探险,但是儿子做到了,甚至超出了我的意料。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都不让孩子锻炼一下,那还能让孩子独自做点什么呢? 其实,如果给孩子机会,他们常常能给我们以惊喜——一种超出我们期望的惊喜。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也许会让父母不放心,然而这却能给孩子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快速地成长。
做父母与做导师的人要永远记住这点,就是他们应该把儿童当做具有理性的动物去看待。——洛克(英国思想家和教育家)
文中的母亲心够大,但孩子确实需要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
我家孩子曾经跟我说过:这也不让我做、那也不让我做,我现在都不会过马路了。当时我心里就咯噔一下,触动很大。
现状:孩子独自过马路等事情的危险性确实很大,一遇危险就不让孩子独立完成对孩子发展又不好。
设想:校园建设中,是不是可以设置一些模拟真实社会环境的场景,让孩子有试错成本又不会代价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