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天地,总阴阳,别气化,定灾祥。
“凡此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地气肃,天气明,寒交暑,热加燥,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金火合德,上应荧惑太白。”
凡此少阴君火司天之政,无论为壬子、壬午,为戊子、戊午,为甲子、甲午以及庚子、庚午、丙子、丙午,皆主太过之岁。
诸太统运,其当年气化运行皆先天时而至,即如地之气以燥金在泉而先肃,天之气以君火司天而先明,寒交暑者,以往岁丑未终之客气属寒水,今岁子午同天之气属君火。
是以太阳之寒而交少阴之暑也,热加燥者,以今岁少阴君火在上,阳明燥金在下,燥极而泽,故云驰雨府,湿化为之行而时雨为之降也。子午之纪,司天之君火与在泉之燥金合德,仰观天星,则荧惑太白同明。
“其政明,其令切,其谷丹白。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也,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于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皆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
言乎其政,则应火而光明;言乎其令,则应金而清切;下验五谷,则丹白合色。兼水火交持气变寒热,即所以为病之始也。
故君火司天,热病生于上,燥金在泉,清病生于下。金燥而寒,火暑而热,凌侮冒犯而争于中焉。
斯时也,民中为病,多因感此一寒一热之气,发而为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眦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等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