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内心,割舍既有;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
2、幸福取决于我们和自己思想相处的能力。
3、 清楚了解自己,通过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就会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人也就能以此判断出准确的自我形象。
4、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
5、 允许自己使用高级的东西,这种机制一旦运转起来,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减分法变成了加分法。
【内容摘要】
1、 如果能真的留下必要的物品,那么分类、收纳物品之类的技巧也就没什么大的用处了。
2、断舍离会遏制人类这种不知不觉、只靠本能与物品打交道的行为。
3、 在断舍离里,"扫除"明确地分为收拾、需要利用收纳术的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这三个词的意思几乎是完全不同的。
4、“可惜”不是不用扔东西的赦免令,而且对物品的爱惜之情,要让它成为物品循环的原动力。
5、在断舍离里,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之所以要留出三成空间,是因为这会让人有把它收拾整齐的欲望和心情,空出来的那三成空间就能成为物品出入的通道。
6、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内心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
7、断舍离,由需要不需要,再到舒服不舒服。
8、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9、把房间搞得脏兮兮的人也一样,多数都有自我惩罚的倾向。如果你觉得自己也是这样的,那首先得承认这种现状,这是完全能做出判断的。而且,能够做出改变的,也只有你自己。
10、能够收拾好一件东西,就等于遵守了与自己的约定,这件事就成了换取值得信任的自己的信用资金。
11、断舍离是生活的减法哲学,减去多余的物品,认清自我,磨砺感知的本能;俯瞰力是心灵的加法哲学,了解深层需求,相信自我,坚定人生的信念;自在力是人生的乘法哲学,重获生命的自立、自由与自在,解放自我,迈向人生的高境界。
12、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且“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13、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14、把无法发挥作用的物品放在一边置之不理,或是随意对待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东西。再或者,明明根本不在意那个东西,却因为某些感情而留着它,你喜欢这样的自己吗?
15、根本没有必要消除这种异样感,如果能够意识到让自己感到异样的原因,因此而卸下包袱,或是对此有所领悟,那么就不会徒增多余的压力了。
16、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条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定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
17、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
18、基本来说,让房间乱七八糟,把屋子搞得一团乱,粗暴地随便乱堆东西,就相当于赋予了自己否定、自卑的能量。
19、既然觉得"可惜",就不该仅仅是把它拿回来收着,而是要去分享。正是因为觉得"可惜",才不能为了未来的某一天"可能会用到"而将其无限期地保管起来,而是要把它送到此时此刻最为需要的地方去。
20、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觉得多长时间属于"现在"都可以,这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一定要有对自己而言最合适的"现在"。要是能在实施断舍离期间,发现最合适自己的"现在",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